《燃荻》74期学习与交流
11月15日上午,南郊小学全体综合组教师集中科学教室,学习了《燃荻》74期的内容,主题为“逆向教学设计”。首先大家学习了《指向核心素养的逆向教学设计之内涵与特征解析》《逆向教学设计视野下的课堂评价》《基于课程标准的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与评价研究》《逆向教学设计赋能深度学习》三篇文章。综合组老师针对学习内容,开展了主题沙龙式研讨。
张介亚:逆向教学设计是由美国课程与教学专家维金斯与迈克泰在对传统教学设计反思与创新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设计模式。之所以称之为“逆向”,是因为它与通常的教学设计的逻辑时序是“相逆”的,其教学设计基本框架与习惯思维相比是“倒置”的。通常的教学设计是以“起点”(教材、学情)出发设计教学活动、检测教学活动效果。而逆向教学设计则从“终点”(学习结果)出发,一直逆推到根据学生的学习经验与学习资源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所以它常常也称为“以终为始”的教学设计。
余庭琪:逆向教学设计聚焦3个核心问题,围绕3个主要环节,践行3个基本阶段,贯通 3 个关键要素,组成逆向教学设计的“3-3-3-3”基本框架。3个问题:①学生学习应该达到什么样的目标?②怎么知道学生是否已经达成预期结果,用什么标准衡量?③怎样“学”与“教”有效促进预期结果的达成?三个主要环节:明确预期的结果、确定预期结果达到的证据、安排学习与教学活动。3个基本阶段分别是:第一步,确定学习目标;第二步,设计教学评价;第三步,安排教学活动。目标:指学习目标,是学生经过努力预期达成的认知及能力的发展水平。证据:指目标达成的证据,包括评价任务与评价标准,明确地指向第2个核心问题“怎么证明学习目标已经达成”。计划:即“活动”,是通过学与教的活动,教师引领学生“发现证据,达成目标”的过程。
谷易成:逆向教学设计是“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逆向教学设计是“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逆向教学设计是“评价驱动”的教学设计;逆向教学设计是“指向大概念的建构”的教学设计;逆向教学设计是“指向目标—过程—评价三位一体”的教学设计。
在逆向教学设计视野下,课堂评价是针对“学生的学习”,而不是针对学生“本人”。重在发现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且让师生都能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找到学习问题与困惑,不回避学习问题,直面思考与共同解决问题,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随着解决而转化为真实的发展。能将课堂评价置于逆向教学视野下审视、设计与实施的老师,能够使课堂评价成为一种发现问题、发现学习策略与经验、发现可能创造的过程,成为促进教师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形成自我意识的过程,这是在课堂评价意义上对“教”与“学”关系对理性认识的超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