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课题研究记录

作者:杜璟怡 时间:2023-06-29 点击数:

                         课题研究记录表

课题题目

“真活趣”理念下三年级学生习作关键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课题类别

太仓规划

立项编号

H2022002

出席对象

语文组和课题组

地点

合班教室2

时间

2023629 

研究主题

立足新课标,总结课堂经验,探寻小语习作教学新方向

所要解决问题

通过研读《新课标》,整理课例资料,完善论文立足新课标,探寻语文习作教学新方向

研究方法

经验总结法

 

 

 

 

 

 

立足新课标,探寻语文习作教学新方向

  要:随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的出台,对当下小学语文课程内容进行了优化,重构了教学路径。针对写作教学,新课标强调了阅读与写作教学的相互贯通,这就意味着小学写作教学不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理念或标准,都将翻开崭新篇章,这便对新时期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本文立足新课标,以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探寻了语文习作教学新方向,以期为广大从事语文基础教育的同仁们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新课标;习作教学

2022年语文新课标中着重强调了,教师应加强对小学阶段学生的“表达与交流”的培养,以及“阅读和习作”的融通。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可充分锻炼与提高学生的遣词用句能力和表达能力,对未来的语文学习影响深远。然而,在实际的写作教学中,不少学生存在着表达能力弱和习作质量低等问题,这与小学学生生活阅历少、写作兴趣匮乏等有关。在当下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教师需立足于语文新课标要求,积极地转变教学思想,从学生基本学情和思维角度出发,持续完善和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灵感,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为语文写作教学明确崭新的方向和未来。

一、革新教学理念,注重创意表达

习作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重点和难点,不少教师在习作教学中倾泻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取得的效果却是差强人意,普遍原因在于,教师所秉承的教学理念过于陈旧,不能满足新时代教学的相关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重视对写作技巧的传授而忽略对于写作感悟和体会的指导,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写出的文章大多空洞苍白,缺乏创新创意。其次,重视写作结果忽视写作过程,导致部分学生缺乏写作自信,难以激发写作活力,导致写出来的文章大多沉闷呆板。最后,重视习作范例而忽视生活实践感受,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较为功利,一味地要求学生背诵范文模板,并遵循模板写作,导致写出来的文章缺乏想象力和真情实感,像是一篇篇流水线复制出的产品,难以真正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022年版新课标中将“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放在同一学习任务中,意在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联想、想象等能力,获得独特审美体验。”并提出通过创编趣味故事去发展学生想象力,使其学会创造性表达。为此,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正确地理解和运用新课标中的教育理念,积极革新教学理念,明确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不同角色定位,以学生为课堂主体,自身作为引导者和合作者,立足于学生的思维角度展开教学设计,设计具有趣味性、个体性的写作题目,以此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调动主观能动性,使其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故事新编》这一习作练习中,教师可筛选一些学生们熟读的各类寓言故事或童话故事,作为创写蓝本,编设一个具有趣味性和创新性的写作题目供学生们自由写作。小学阶段学生普遍有着旺盛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只需为他们搭建能够充分发挥这些潜能的平台,鼓励他们将自己的想法落实在文章中,便可促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创作灵感,使其写出一个个别具一格独具创意的故事。以教材中呈现的《龟兔赛跑》故事为例,这是小学阶段学生熟读的一篇寓言故事,故事讲述了兔子因为骄傲自大而输给了乌龟。教师便以此为创作蓝本,引导学生进行故事新编。教师先设立一个新的创作题目,以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假如第二年,乌龟和兔子又重新进行了赛跑比赛,那么兔子还会输吗?乌龟还会赢吗?”学生对这个写作题目十分感兴趣,很快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写出了各种各样的新龟兔赛跑。其中有的学生写到:“兔子经历了上次的失败之后,痛定思痛,更加努力地练习赛跑,这一次比赛中它自然毫无悬念地赢得了比赛,但它没有像以前那样自大地嘲笑乌龟,而是站在终点线前一直等待着乌龟抵达终点,并向它道谢:‘谢谢你,让我懂得了什么是坚持和努力。’”也有学生写到:“兔子抢先出发,但是在路途中遇到了一条河无法前进,直至乌龟到来,他邀请兔子坐在自己的背上一起游过河,最终他们成为了好朋友。”……可以看出,《龟兔赛跑》的故事结局给学生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以此引导学生进行自由创编,可促进学生创造性表达,写出充满童真、童趣的创意作文。

总之,习作教学中,教师要充分重视对新课标精神的学习和贯彻,在教学中需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尊重学生的个体需求,围绕他们的思维特点和学习特点,设计具有个体性和趣味性的教学计划,以此激发学生的写作活力和兴趣,确实有效地提高其写作水平。

、组织课内外阅读,积累写作语言

语言是写作的基础。2022年版新课标中非常重视学生语言的积累,强调“(学生)要通过主动积累、梳理和整合语言素材,积累语言经验,形成良好的语感。”并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做出了要求,如要求1~2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3~4年级学生不得少于40万字,5~6年级学生不得少于100万字。然而,就实际情况而言,绝大多数小学生都存在阅读量不足的问题,这势必会影响学生在写作中的语言表达和运用。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阅读对于写作有着不可替代的支持作用。而阅读量的匮乏,将会导致学生在写作中,面临着无话可说、无物可写的困境,甚至对写作产生畏难感,导致写作兴趣低落,写作水平下降,最终形成恶性循环。为此,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立足于小学阶段学生的阅读特点和阅读兴趣,积极地组织课内外阅读活动,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其养成良好的阅读意识,并在阅读过程中鼓励学生养成摘抄背诵的记录习惯,以此积累丰富的习作素材,潜移默化中化为己用,以此形成良好的写作素养。

例如,在五年级上册《推荐一本书》习作教学中,为帮助学生养成乐于阅读、勤于积累的学习习惯,教师利用每周举办的语文阅读课举办阅读分享会,在阅读分享会中,要求每个学生向他人分享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籍,并说一说自己喜欢这本书的原因,简单概括一下书中讲述了怎样的内容,阅读了这本书籍后获得的体会和感受。阅读分享会一经举办,获得了空前的热烈反响,学生们都争着做阅读分享者,班级上的阅读氛围也愈加浓厚和热烈。比如,有学生分享了《十万个为什么?》,他说这本书中讲述了许多我们不知道的生活知识、动物知识、天文知识和社会知识等,他在阅读这本书籍的过程中学习到了很多知识;有学生则向大家分享了一本《成语故事大全》,他说这本书籍讲述了很多耳熟能详的成语故事,比如刻舟求剑、画蛇添足、买椟还珠等,这些故事短小而有趣,通过阅读这些成语故事,自己还能够从中吸取很多教训,学会很多道理。……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将自己喜欢的一本书,通过写作的方式,将这本书推荐给老师和同学,写完之后再读给同学听一听,大家一起交流和探讨。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更好地进行写作,还会为了在后续的分享会中为大家分享更多有趣的书,从而更积极地阅读课外书籍,这对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发展都大有裨益。

新课标中提及:“小学生必须通过阅读,丰富个体思维,拓展世界观、价值观,积极地吸收和学习前人经验,持续提高个人的习作水平。”由此可见,小学阶段学生要想下笔有物,就得勤学苦阅,不断地积累与丰富个人的写作素材,才能写出真情实感、丰富有趣的文章。因此,在开展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时,教师应积极组织课内外阅读活动,创设良好的班级阅读气氛,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养成乐于阅读、善于阅读和勤于积累的学习习惯,以此提升写作素养。

、依托信息技术,实现跨媒介写作

2022版语文新课标中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数字资源和信息化平台,加强对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指导,引导学生提高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同时还强调“(教师)要鼓励学生借助图像、表格、音视频等多种媒介,进行学习资源的搜集和整合,以拓宽学习思路。”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各行各业都在积极地推行信息化教育,这就意味着习作教学同样应当与时俱进,积极地推行与落实信息化教学,以为学生的语言实践提供更多的新路径和新方法,以更好地促进学生语言表达。相对于传统的习作教学,信息化教学模式下的习作教学更具丰富性、直观性、便捷性和多样性等特点,可促进帮助学生克服写作畏难心理,提升写作效率和能力。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习作练习时,考虑到小学阶段学生的生活经历有限,虽然他们对于像是万里长城、金字塔、故宫等世界文化遗产有一定的认知,但认知较为有限,难以写出具体详实的内容。为此,教师便可利用班级中配备的多媒体设备,为不同学生提供他们需要的图文资料。以“敦煌莫高窟”来说,教师可为学生呈现事先搜集的有关敦煌莫高窟的图片、视频等影像资料,促进打开学生个人的思维视野,拓展写作所需的素材资源,以此激发学生的写作活力,在提高写作质量的同时,满足学生在写作中的多样化需求。此外,教师还可鼓励学生在课外通过上网查询相关资料,在对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内涵和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后,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处文化遗产,借助互联网,有针对性地搜集相关资料,如历史背景、文化特征、基本现状等,并围绕自己要介绍的主要内容,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和筛选,剔除不重要的部分,将最终要的部分资料整合、完善,最终用自己的话写下来,同时还可以用图片、绘画、表格等辅助形式,以丰富自己的写作内容。

新课标中着重强调了“(学生)在写作学习中应学会用多种方法整理和呈现信息。”在信息技术的加持下,不论是教师的教学方式,还是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重要转变。作为语文教师,应重视多种教学媒介的运用,在创造生动课堂教学的同时,也要为学生提供多样的语言实践平台,以培养学生写作意识,促进其掌握多种写作方法,得到写作能力的锤炼和提升。

总而言之,在开展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时,教师要立足于新课标的内容和要求积极革新教学观念,始终坚持学生课堂主体地位以趣味化、生动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同时注重课内外阅读活动的开展和信息技术的运用,帮助学生通过大量、有效的阅读,丰富写作语言的积累,实现跨媒介写作,进而从多维度增强学生的写作体验激发其写作的热情,在提升学生习作水平的同时,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全面发展。

 

 

 

 

 

    课题组成员认真研读《新课标》,及时更新自己的习作教学理念,在课堂上灵活运用各种趣味性、创新性的教学手段,创设真实的写作情境,让学生更能写出真情实感的习作。将处于习作能力关键发展期的三年级学生,能更有抓手和方向的完成习作。

物化成果

论文《立足新课标,探寻语文习作教学新方向

 

Copyright @ 2022 太仓科教新城南郊小学版权所有  地址:太仓市科教新城常丰路66号    联系电话:(0512)53405437    邮编:21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