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体育与德育的渗透教育》

作者: 时间:2023-09-15 点击数:

《浅谈小学体育与德育的渗透教育》

【摘要】

体育教育与品德教育紧密的联系在一起,通过体育课的各种活动,运用各种方式,充分发挥体育课在德育上的优势,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在不知不觉中进步。努力使每个学生的身心得到充分的发展,拥有健壮的体魄,健全的心理,拥有走向成功的必备条件。

【关键词】体育与德育健全的身心渗透

【正文】

学校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德育与体育又是学校教育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是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在小学三年来的体育工作实践中,我深深的体会到,教育教学不仅仅是知识传递的过程,更是德育培养的过程,课堂教学中的德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由于小学生喜欢体育课,这就为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提供了天然的条件。那么就如何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法,是我从事体育教学工作思考的主要方向。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体育与德育的渗透教育作了探索与研究。

(一)体育与德育的关系

中小学生身体素质普遍下降,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当然,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很多,如家庭成员结构、社会环境.小学体育教学本身等。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的养成教育——德育,此因素从表面上看,似乎与小学生健康.学校体育没有什么联系,其实不然,懒惰自觉性低纪律性差组织性、集体性、体育意识薜弱都是造成小学生体质下降的主要原因。可见思想品德教育对于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德育养成是学校体育教育的基础。

学校体育渗透德育教育,是德育教育的实践场地。小学体育教育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它的教学形式内容与其它学科都有明显的区别。它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组织性、纪律性,要求学生有团结协作的精神和较强的集体主义责任感。它的某些项目能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累的拼搏精神。这恰恰是小学德育教育在体育课中的具体反映。所以,从这一角度看,体育教学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学校体育中渗透着德育教育。

(二)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得天独厚的条件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其特点是寓教育于体育活动中,同其他学科比较具有明显的优势和得天独厚的条件。

体育学科是学校中开设年限最长的一门学科,也是各学科中唯一的一门从幼儿园一直开设到大学的一门必修课程。学生在整个学校生活种都接受体育教育,通过体育教学,保证了学生从幼儿园直到大学,连续的接受思想品德教育。

学生的各种思想意识和言行等一般不是表现在口头上,而是从他们的实际行动中表露出来的。而体育与健康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一个显著特点,主要是通过各种身体练习和活动进行的。教师根据学生反映出来的言行,及时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渗透,既具体又实际,其效果是有些学科所不及的,容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体育学科的教学内容,本身就具有广泛的.较强的思想性和丰富的教育因素,它处处与人的思想道德意志品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三)教师的以身作则

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从中可以看出教师自身表率作用的重要性,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体育教学是言传身教的过程,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学生的言与行,如何教好学生,作为教师,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专业技能和敬业精神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潜心地研究,做到胸有成竹。

上课时教师要早到操场,整理好自己的服装,从外表上给学生一种整齐感课中要积极与学生交流.参与学生的活动。在夏季和冬季往往有学生怕热或怕冷,流露出烦燥畏难情绪,这时就需要教师勇于克服困难,自己站在烈日炎炎或寒风凛冽的场地上,以饱满的精神面对全体学生,使学生感觉到教师给自己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不应再出现什么畏难怕苦的情绪﹐应以满腔的热情投身到学习当中去。这样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学生,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无形中教育学生要认真上好每节课,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上进心。

(四)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

通过教学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提高学生现代体育意识,树立健廉第一的思想培养学生活泼愉快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正确对待个人和集体、成功和失败的优良作风。

(1)通过对体育教学的目的、饮食营养与健康全运会亚运会奥运会等知识的介绍,组织学生观看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申办成功,观看反映我国体育事业巨大成就的录像.收听广播等,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勤奋学习,积极锻炼身体的自觉性,为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奠定了基础。

(2)耐久跑教学是培养学生顽强意志品质的良好时机。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多,生活条件比较优越,多数学生缺乏艰苦的锻炼,怕长跑.怕吃苦的比较多。教师要认真进行思想教育,深入了解情况,从严要求,有意识培养他们吃苦的精神,不给怕苦者留有余地,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

在实际练习中分析不能跑完全程的原因,有的是身体偶然不适有的是体力分配不合理,前半程太快也有的是怕苦怕累,稍有疲劳就不能坚持。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及平时对他们的了解,在处理上应有所区别。对平时一贯认真刻苦而偶然不适的同学无需批评对体力分配不合理的,应告诉他们失败的原因和如何分配体力而对怕苦怕累者除进一步讲清道理外,应让其补跑一次,使其既能认识到自己意志茸弱的毛病,抓住顽强意志这一环节,经过几次反复的工作即可初步解决。

(3)在跳跃.障碍跑或支撑跳跃等项目的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勇敢果断.不怕困难、不怕失败的精神。

在实践中实例很多,例如,在支撑跳跃教学中,从一些同学的身体素质.技术来看完成动作是没有问题的,而他们就是不敢过器械。在跳高练习中,过较低杆时技术动作很好,但横杆一升高动作就变形了……这是因为精神因素起了作用。所以我们通过这些项目的教学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及勇敢果断的意志品质。

(4)在球类项目的教学中,结合其集体性和竟争性的特点,培养学生群体意识,应变能力,团结合作,充分发挥集体力量,让学生感受到球类比赛的胜负是靠集体力量和相互之间的密切配合,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同伴的失误,正确对待对方的犯规,决不允许施以报复的手段。

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快乐健康的成长,让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身心得到最好的发展。作为一个小学体育教师,我的职责就是通过体育课,让学生在每节课短短的四十分钟里,得到最大的收获,使他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更容易迈向成功。

 

Copyright @ 2022 太仓科教新城南郊小学版权所有  地址:太仓市科教新城常丰路66号    联系电话:(0512)53405437    邮编:21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