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秋君:教材简析: 本单元口语交际话题是“身边的‘小事’。教材提供了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的4幅情境图,帮助学生勾连生活、唤起回忆。上面两幅图表现的是社会生活中的不文明行为;下面两幅图表现的是令人感到温暖的行为。 接着,教材布置了本次口语交际的任务:先在小组中交流身边的不文明或令人温暖的“小事”,并谈论看法;再汇总小组意见,和其他小组交流。本次口语交际,让学生就生活中真实的问题开展小组讨论,并对讨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认真倾听别人的看法,初步学习汇总小组意见。 本次口语交际的学习重点是“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的要求,重在把对生活中常见行为的看法讲清楚。“汇总小组意见时,尽可能反映每个人的想法”,是要求小组交流时注意倾听记忆,了解每个人的想法,汇总时尽量涵盖每个人的意见,渗透着彼此尊重的交际意识。 周春花:教学目标: 1.能在小组中简单讲述身边的不文明或令人感到温暖的行为,并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2.初能汇总小组意见,汇总意见时能尽量反映每个人的想法。 教学重点∶ 清楚地表达自 己的看法。 教学难点∶能汇总小组意见,汇总意见时能尽量反映每个人的想法。 李晓东:教法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让学生充分理解本节课教学内容,结合学生阅读实际情况,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釆取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 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学,勤于思考。 那么在学法上,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是我将 "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自主朗读、合作交流、讨论探究等方式展开,并 要求学生在交流学习中勾画出优美词句,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变成学生的学堂。 王雨萌: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话题 1、播放一个关于旅游文明的“小事”小视频,让学生说说感受。 师:谁能说说小视频讲了什么事?看到这现象,你的心里有什么想法?(相机板书) 2、师过渡小结:“小事”虽小,却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今天就来说说对身边“小事”的看法。 揭示课题:身边的“小事” 师:当看到今天的口语交际题目,你们有疑问吗?生答。 师:标题在“小事“一词上加引号,隐含了事小意义大,让我们去思考。 二、以图带图,学会表达 1、学生观察情境图,描述内容。 教师出示出幅图,让同学们想一想,说一说:图上画了谁?他们在哪里做了什么事?(板书:看图意) 生汇报。当看到这现象,你有什么感受?教师相应地追问并板书。(板书:辨行为 )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运用了两种方法学习了第一幅图(教师 边指着板书边回顾看图意并辨认了“小事 ”),我们再看看这三幅图,请同桌之间互相运用刚才的方法说说,可以用上句式:第( )幅图讲了 ,这是一种(不文明/令人感到温暖的行为)。 生相互讲,汇报。教师及时地评价。 2、梳理情境图内容,拓展学生思路。 师:情境图中有关于公共秩序、旅游文明的,也有关于公共礼仪、 公共环境的。这些“小事”有的给人带来温暖,也有的令人厌恶甚至带 来危险。 (1)学生自由表达对情境图中行为的看法。抽学生回答。提示 学生:做对了,会给大家带来什么?做错了,会产生什么影响? 板书:说看法 (2)学生汇报,自由表达对情境图中行为的看法。(适时评价学生的回答) 句式:我从图上看到了 (说出某件“小事”),这是一种(不文明/令人感到温暖的行为)。看到这图片,我心里想 。 3、教师反馈,提出说清楚的要求。 师:刚才的发言,有些同学说得很清晰简洁,有些同学说得比较 模糊。怎么说才能让人明白你的看法? 学生发言。 师播放微视频,让学生评价如何把“小事”说清楚,说自己的看 法。 教师播放微课小结:为了让人明白你的意思,要说清楚。可以针 对现象表明看法,再说理由;也可以先说现象和感受再表明看法。说理由时,可以讲清楚行为带来的结果,还可以补充有关的事例。 三、小组交流,大胆表达 1、引导学生小组练说,提醒汇总意见。 师:生活中,像这样的“小事”还有很多。播放图片,拓宽学生说话的空间。 请同学们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遇见的“小事”,说清楚看法。其他小组成员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 抽两名学生汇报。 2、提示汇总看法的方法。 师:大家都听了自己的组员遇见的“小事”,心中一定有不少的看法,请在小组内选择一件“小事”来共同谈看法。出示:PPT。(①选定一件小组内组员遇见的“小事” 。②按小组汇报顺序来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③组长边听边记录。 四、展示交流,梳理汇总。 1、小组展示。(选两组) 2、师生点评。 五、实践作业,课外延伸: 1.回家对家人描述自己看到的身边某件“小事”,并说清楚自己的看法。 2.汇总印象深刻的几位同学发的发言,说给家人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