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记录: 一、看拼音,写词语。 shí jiàng shè jì chuàng jǔ chōng jī sì hū 
zhì huì cái gàn lì shǐ xiàn chéng jié shěng 
二、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喜欢旅游的小宁,今年选择(zé zhé)去北京游玩。在故宫( hōng gōng)博物院,他可是大开眼界:名画里的石拱(gǒng gōng)桥横跨在小河上,人们扶老携幼前行,摊( tān nān)贩高声叫卖,官吏(shǐ lì)威严执勤,骑马人拽(zhài zhuài)着马笼头……传神极了。 三、单项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中,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积累(lěi) 栏杆(lán) 都城(dōu) 蔡伦(lún) B.朝鲜(xiǎn) 安济桥(jǐ) 石匠(jiànɡ) 设计(jì) C.携带(xié) 选择(zé) 制作(zhì) 横跨(hénɡ) D.屠苏(tǔ)加 倍(bèi) 灵魂(hún) 创造(chuànɡ) 2.下列加点的关联词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虽然帛比竹片、木片轻便,但是价钱太贵。 B.赵州桥因为坚固,所以美观。 C.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发明的纸既轻便又好用。 D.沙县小吃不仅在福建随处可见,而且已经风靡全国。 3.下列诗句不是描写节日的一项是( )。 A.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B.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C.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D.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四、照样子,写词语。 含笑一现(含有数字)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争奇斗艳(含近义词)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一张一合(一*一*式)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又踢又跳(又×又×式)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五、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完成练习。 ①学( )五( ) ②千( )万( ) ③名扬( )( ) ④双龙( )( ) ⑤形( )各( ) ⑥一模( )( ) (1)词语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是一组反义词。 (2)形容名声大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我能写出这个词语的反义词是____________。 六、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反义词。 (1)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________ (2)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 _________ (3)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_______ (4)河北省赵县的汶河上,有一座世界闻名的石拱桥。______ 七、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山东”是指现在的山东省。( ) (2)“春风送暖入屠苏”中的“屠苏”是指屠苏草泡的酒。( ) (3)蔡伦是我国西汉时期的人,他发明了造纸术。( ) (4)赵州桥是隋朝的石匠李春设计并参加建造的。( ) (5)《清明上河图》画的是南宋都城汴京热闹的场面。( ) 八、按要求完成练习。 1.赵州桥是古代建筑。(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东汉时代的蔡伦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清明上河图》上使我们看到了八九百年以前的古都风貌。(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种设计,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用加点的关联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古时候用“学富五车”形容一个人学问高。书多的时候需要用车来拉。 (用恰当的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理解课文内容填空。 (1)“文房四宝”指的是______________,“雅人四好”指的是______________,“花中四君子”指的是_______________,“中医四诊”指的是______________。 (2)赵州桥有__________年的历史了,是我国宝贵的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每逢佳节倍思亲。”这诗句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________________》。句中的“佳节”指的是我国的传统节日___________。在这个节日里有______________等习俗。 十、综合实践。 中国传统节日是我们宝贵的文化财富,但是目前有许多年轻人热衷于过洋节,如愚人节、圣诞节、万圣节等,对这样的做法你有什么看法?把你的想法和同学交流一下吧!再把你喜欢的、有意思的传统节日介绍给大家吧!  我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快乐阅读天地。 (一)课内阅读《纸的发明》(节选),完成练习。 《纸的发明》(节选) 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西汉 东汉)时代,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 教训),改进了造纸术。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即 既)轻便又好用的纸。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简单 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 1.划去括号里不正确的词语。(2分) 2.给文中的加下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累____(lěi lèi) 浸____(jìn qìn) 浆____(jiāng jiàng) 便____(biàn pián) 3.找出蔡伦造纸过程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蔡伦的造纸术被传承下来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课外文段,完成下面练习。 粽子 每年端午节,妈妈总要给我包粽子。 粽子的形状很特别,既不是方的,也不是圆的。你知道它包含几个顶角,几条棱,几个平面,几个三角形吗? 粽子用翠绿的芦叶包裹着雪白的糯米和鲜红的枣子,煮熟后,剥开芦叶,只见米团里仿佛嵌着几颗深红油亮的玛瑙,很好看。 粽子的味道美极了,芦叶散发着清香,咬一口粽子,甜而不腻。它既是驱邪消暑的开胃美食,又是营养丰富的滋补佳品,所以大人小孩都喜欢吃。 粽子不但以它特有的形状、颜色和滋味惹人喜爱,而且能引起人们对伟大诗人屈原的怀念。传说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古代诗人屈原,屈原一生写过许多著名的诗篇,提出过许多爱国的政治主张,但是君王不采纳。后来君王沦丧,他满怀忧愤跳江自尽。人民怀念他,崇敬他。两千多年来,每年端午节,人们把粽子投入江中,作为敬献给诗人的祭品——这就是粽子的由来。老人们说吃粽子时,可要学习屈原的崇高品质和爱国精神。是的,每逢端午节,人们怎么会忘记伟大的诗人屈原呢? 1.找出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圈一圈。 2.读第2、3、4自然段,这几段从形状、_________和_________来写粽子的。 3.用横线画出文中打比方的句子,这个句子把 比作 。 4.简要说说,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 5.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有哪些习俗? 十二、快乐习作。 请以“我和中华传统节日”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在作文中要体现自己对传统节日的感受和体会;还可以写写传统节日中富有特色的习俗。要求感情真挚,语句通顺,题目自拟,不少于350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