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记录: 虞建国: “相遇问题”是在学生初步掌握了数量关系“速度×时间=路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主题进行了整合,所以本课在进行设计时,借助研学单帮助学生复习旧知,感知数量关系;借助历学单,帮学生自主探索相遇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初步构建相遇模型,探索数量关系;借助拓学单,帮助学生理解了数量关系的一致性,运用数量关系,层层深入,培养了学生的模型意识和应用意识。 教师指导学生用线段图分析实际情境与数学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明晰思维路径,从而把握相遇问题的本质。在“说一说”中,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互相学习,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语言去表达。在“比一比”中进一步理解“相遇”的含义,巩固了“分量+分量=总量”这一数量关系,利用几何直观,使抽象的知识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借助乘法的意义进一步理解相遇问题的模型,体会解决问题的道理,解释计算结果的实际意义。引导学生借助线段图进行思考分析,找到两种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最后通过回顾与反思感受两种不同方法中的相同,发现两种方法都用到了基本数量关系“速度×时间=路程”,其实相遇问题中的数量关系“速度和×相遇时间=总路程”就是基本数量关系的一种拓展,学生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合理解释了计算过程的实际意义,结合乘法的意义、基本数量关系“速度×时间=路程”“分量+分量= 总量”逐步构建了相遇问题的模型“速度和×相遇时间=总路程” 张青: 数学模型可以用来解决一类问题,是数学应用的基本途径;能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大量的问题都与数学有关,有意识地用数学的概念与方法予以解释。在拓学活动中,通过探索相背而行、环形路线的研究,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很多问题都能看作同一模型,实现“做一道、会一类、通一片”,既突出了数量关系的数学本质,实现了数量关系一致性的理解,也对模型进行了沟通,达到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张晶晶:专项练习设计 1.甲、乙两车同时从A地出发,向相反方向驶去,甲车的速度是80千米/小时,乙车的速度是90千米/小时。 (1)经过3小时,两车相距多少千米? (2)如果两车同时出发,驶向同一方向,3小时后相距多少千米? 2.小明速度70米/分,小芳速度是60米/分,两人同时从学校去少年宫,小明到少年宫后立即返回,两人出发10分钟相遇。学校和少年宫相距多少米?两人在距少年宫多远处相遇? 3.小丽和小华同时从学校沿相同的路线去少年宫,小丽的速度是75米/分,小华的速度是60米/分。8分钟后,小丽到达少年宫,此时小华离少年宫还有多远? 4.小明和小力同时从家出发,相向而行,小明的速度为60米/分,小力的速度为50米/分,小明走了200米后发现忘带东西,于是回家拿,然后继续再走,(中间没有停留),出发10分钟后两人相遇,求小明家和小力家相距多少米? 5.甲、乙两车同时从两地开出,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驶 85 千米,乙车每小时行驶75千米,两车到达目的地后立即返回。从刚开始出发算起,经过6小时两车第二次相遇。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6.一条环湖公路全长3500米,小宁和小光同时从环湖公路的某处出发,沿相反方向步行。小宁的速度是74米/分,小光的速度是69米/分。经过23分钟两人能相遇吗?如果不能相遇,两人相距多少米? 7.爸爸和小奥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沿相同方向在环形跑道上跑步,爸爸的速度是6米/秒,小奥的速度是4米/秒,经过5分钟爸爸从小奥身后追上小奥。这条环形跑道长多少米? 8.狗在路边发现了一只猫,立刻去追,猫转身逃跑。狗每分钟跑 400米,猫每分钟跑 320 米,5分钟后,狗追上了猫。狗发现猫时,它们相距多少米? 9.A、B两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A车每小时行48千米,B车每小时行54千米。相遇时距中点36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