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析错例及原因。 一.计算 计算整体情况较好,个别失分比较严重,出现题目抄错,漏题等错误。 1. 错误原因:在计算时,将 0.2×1.9 算成了 0.38 后,错误的将0.38+5.52算成6,还有同学退位减法算错。 正确算法10.6−0.38−5.52=10.6−(0.38+5.52)=10.6−5.9=4.7 。 2. 错误原因:使用乘法分配律时计算混乱,出现计算错误,且原答案计算过程逻辑不清晰 。正确做法:用乘法分配律,13×3/29×29+13×2/13×29 =39+58=97。 3. 错误原因:使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时计算混乱,出现计算错误,或者题目抄错。 二.填空 填空的题目基本上都是我们平时练习过的,难度适中。 1. 错误原因:圆柱切拼成长方体相关知识运用错误。拼成的长方体长是圆柱底面周长的一半,已知长方体长 12.56 厘米,那么圆柱底面半径r=12.56÷3.14=4厘米,圆柱体积V =3.14×4²×10=502.4立方厘米。 2. 错误原因:圆柱和圆锥体积公式及比例计算不熟悉。圆柱体积V_1 = S1h1 ,圆锥积V2=1/3S2h2,V1:V2=(S1h1):(1/3S2h2)=(3×4):(1/3×2×3)=6:1。 三.选择 1. 错误原因:方向角度概念理解错误。两点钟方向是指北偏东 60° 方向,应选 B 。 2. 错误原因:比例尺选择及图上距离计算错误。南北长 360 米 = 36000 厘米,图上距离 = 实际距离 × 比例尺。A 选项36000÷600=60厘米,纸长 20 厘米放不下;B 选项 36000÷800=45厘米,放不下;C 选项 36000÷1800=20厘米,正好能放下,但是一点余地都没有;D 选项 36000÷2000=18厘米, 9600÷2000=4.8 厘米,正好。综合考虑应选D 。 四.作图题 错误原因:对图形按比例放大和缩小的方法掌握不熟练。按3:1放大图形 A,各边长度应变为原来的 3 倍;按1:3缩小图形 B,各边长度应变为原来的1/3 ,需根据图形顶点坐标变化准确作图。很多同学作图后形状发生了变化。
五.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大部分孩子都做的还不错,题型都是平时接触过的。 1. 错误原因:假设20道题全答对得20×10 = 200分,实际得88分,少了200 - 88 = 112分。答错一题不仅得不到10分,还要扣6分,即答错一题少得10 + 6 = 16分,所以答错112÷16 = 7道题,答对20 - 7 = 13道题 。部分同学在原解题逻辑中意义不明确,属于逻辑混乱。 2. 错误原因:设苹果重x千克,卖出4/9后还剩(1 - 4/9)x=5/9x千克,此时和梨一样重,一筐梨和一筐苹果共重84千克,则x+5/9x = 84,解得x =54千克,苹果重54千克,梨重84 - 54 = 30千克 。原答案设未知数后,列式混乱,导致无法正确求解。 二、改进措施: 1.针对以上问题,很明显能看出最后半学期的师生应该努力的方向抓基础知识的教学,比如一些基本概念的教学。要达到让每个学生都理解与掌握。 2.培养学生的好习惯,如认真读题,一定要演算和验算。这些也能培养学生做事认真、严谨的作风,对学生的成长是很有利的。 3.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二与灵活多变,举一反三是在学生把知识掌据的很牢固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的。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把数学学的活一些。 4.审题是一定要清楚,找到题中的关键词,理清数量关系。如:理解题意看清单位“1”,单位“1”已知用乘法,单位“1”未知用除法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