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9日美术组三位成员在一办进行集体备课:《一起玩泥巴》磨课。
南郊小学备课组记录表
美术 备课组 组长 龚静菊 活动时间 2025.5.29
主题: |
《一起玩泥巴》 |
主持人: |
龚静菊 |
对象: |
美术组 |
地点 |
一办 |
日期 |
5.29 |
过程记录: 徐:
《一起玩泥巴》 |
小问题及 教学目标 |
小问题: 1. 如何感知泥土的特性? 2. 古代用泥制作的物品有哪些特点? 3. 怎样运用泥塑方法创作作品? 教学目标: 1.学生能了解泥土的基本特性,如色彩、味道、硬度、质感等。熟悉古人利用泥制作生活用具和艺术品的形式,掌握常见泥塑方法并制作简单作品。 2.通过观察、触摸、闻嗅等活动,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在艺术欣赏中分析、归纳的思维能力以及小组合作创作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泥土艺术的兴趣,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让学生体会泥土与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 |
教学重点 |
掌握泥土的特性及常见泥塑方法,学会欣赏古代泥制作品并从中获取创作灵感。 |
教学难点 |
能够灵活运用泥塑方法创作具有创意和美感的作品。深刻理解泥土艺术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并在作品中体现。 |
教学过程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教学准备 |
收集不同类型的泥土样本、准备古代泥制生活用品和艺术品的图片或实物模型(如仰韶文化鱼纹彩陶盆、河姆渡出土的陶猪等)、准备制作泥塑的工具(如塑料刀、擀面杖等)、多媒体设备。 |
提前观察生活中泥土的存在场景,如有条件可自带少量泥土。 |
教师准备丰富多样的教学材料,有助于直观展示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自带泥土可增强其参与感和对泥土的熟悉度,为后续教学奠定基础。 |
学习情境 |
讲述中国神话 “女娲抟土造人” 的故事,展示黄土高原风光图片,引导学生进入用泥创造世界的情境。提出观察和感受泥土的任务,如看色彩、闻味道、捏硬度、摸质感等。
|
认真聆听故事,观察图片,积极动手感受泥土特性,并与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发现。 |
借助神话故事和自然景观引发学生好奇心,通过亲身体验使学生对泥土有初步感性认识,培养观察和表达能力,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 |
问题导入 |
提问 “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泥土制品?”“想不想知道古人是怎么利用泥土的?” |
回忆生活中的泥土制品并回答,带着问题期待后续学习。 |
从生活实际出发,引发学生思考,自然引出后续教学内容,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
环节一(艺术欣赏) |
利用多媒体展示古人利用泥制作的生活用具和艺术品图片或实物模型,详细介绍其年代、出土地点、制作工艺特点等,引导学生观察作品造型、纹饰、色彩等元素。
|
仔细观察作品,认真聆听讲解,记录关键信息,与同学讨论作品的独特之处和自己的感受。 |
拓宽学生艺术视野,让学生了解泥土在艺术史上的重要地位,学习古人的创作智慧,为创作积累素材和灵感,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
环节二(感知体验) |
组织学生进行压、搓、揉泥土的活动,鼓励学生寻找身边可用于玩泥巴的常见物品并尝试在泥上留下印痕,引导学生猜测印痕是由哪些物品造成的。
|
动手操作,积极尝试不同物品在泥上的效果,大胆猜测并与小组交流验证。 |
通过亲身体验加深学生对泥土可塑性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和对材料的感知能力。 |
环节三 (创意实践) |
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泥塑方法,进行示范制作简单泥塑作品,讲解创作步骤和技巧,布置任务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制作一个泥塑作品,巡视指导,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建议。
|
回忆方法,认真观察教师示范,按照要求创作自己的作品,遇到问题向老师或同学请教,不断完善作品。 |
巩固学生已有的泥塑知识,通过示范让学生掌握创作技巧,任务驱动激发学生创作热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创作能力。 |
环节四(活动拓展) |
提出分组创作主题,如 “丰收的田园”“古老的城堡” 等,指导学生分组讨论创作思路,协调小组合作,提醒学生注意作品组合的协调性和整体性,鼓励各小组展示作品并进行讲解。
|
自由分组,围绕主题展开讨论,分工合作完成泥塑作品,推选代表展示作品并分享创作过程和想法。 |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学习。 |
课后拓展 |
布置课后任务,让学生收集更多不同地区泥土艺术的资料,尝试用新的材料或技法改进自己的泥塑作品。 |
课后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收集资料,在家中进行作品改进。 |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延续学生的创作热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能力,促进学生艺术能力的持续发展。 |
作业设计 |
1.制作一份以 “我的家园” 为主题的泥塑作品,要求至少运用三种泥塑方法,表现出家园的特色建筑和环境。 2.写一篇短文介绍自己的泥塑作品创作思路和所运用的泥塑技巧,以及在创作过程中对泥土艺术的新认识。 |
龚:教学情境创设生动有趣,神话故事和自然景观能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快速融入课堂。 2.教学环节完整且层层递进,从感知体验到艺术欣赏再到创作实践,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逐步引导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 王: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各个环节都安排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动手实践的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 |
记录人:王歆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