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 年度一般立项课题
指向“三气”培育的小学思政“非遗+”文化传承研究
调查报告
调查背景
《指向“三气”培育的小学思政“非遗+”文化传承研究》于2022年通过苏州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 年度一般立项课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把思政教育和立德树人、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紧密结合起来,可以再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的同时,增强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对此,小学思政课堂引入“非遗+”文化传承的教学与研究,可以从内容、形式、精神三个层面达到育人的目标,实现学生人格的丰盈与健硕,涵养“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志气,“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骨气,“长风破浪会有时”的底气,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对“非遗”的现状了解,教师在思政课堂上的情况的困境,有针对性地开展课题工作,课题组成员经过讨论,设计了学生、教师两种不同类型的调查问卷。
问卷设计意图
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学校学生、教师群体对“非遗+”的认知程度以及实施情况,是否充分利用此文化充实思政课,综合分析出实验群体的需求与方案制定者的实施对应契合点,研究出切实可行的策略途径。帮助老师挖掘好、运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丰富资源,丰厚“非遗+”文化资源,将其融入教学过程,用以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引导学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三、调查对象、时间、内容与方法
调查对象:本次调查问卷,以太仓市高新区第三小学、太仓市科教兴城南郊小学思政教师为主体,调查部分学生、教师展开问卷调查。匿名答题,要求客观作答。
调查时间:2023年2月
调查内容与方法:两种问卷,分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和自由阐述填空题三种题型,数量不等,其中学生卷共7道题,4个单选题和3个多选题;教师调查问卷共8道题,5个单选题、2个多选题,1个自由阐述填空题,从教师对“非遗+”情况了解、学校“非遗+”特色了解,以及对指向“三气”培育的小学思政“非遗+”文化传承研究方法建议等方面入手设置问卷。
四、调查情况汇总与分析
两种调查问卷全部收回后,相关数据分析如下:
(一)学生调查情况。
问题1:习近平总书记说要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你认为自己身上目前具备“三气”吗? (单选) |
选项 |
人数 |
比例 |
一部分,但不足 |
193 |
71.48% |
完全不具备 |
27 |
10% |
具备 |
50 |
18.52% |
问题2: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上,你的老师会注重你的“三气”的培养吗?(单选) |
特别注重 |
25 |
9.26% |
比较注重 |
55 |
20.37% |
不太注重 |
185 |
68.52% |
无所谓 |
5 |
1.85% |
问题3:你的学校里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吗?(单选) |
有 |
87 |
21.11% |
没有 |
69 |
25.56% |
不清楚 |
114 |
42.22% |
问题4:在道德与法治课上,你的老师会把“非遗”文化设计在课堂教学中吗?(单选) |
会 |
69 |
25.56% |
偶尔会 |
44 |
16.3% |
不会 |
157 |
58.15% |
问题5:你知道下列哪些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吗?(多选) |
昆曲 |
145 |
53.7% |
珠算 |
51 |
25.5% |
剪纸 |
56 |
20.74% |
太仓肉松 |
52 |
19.25% |
太仓糟油 |
47 |
17.4% |
江南丝竹 |
125 |
46.3% |
滚灯 |
75 |
27.78% |
唐调 |
32 |
11.85% |
问题6:在接下道德与法治课堂上,你期望老师给你们讲哪些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呢?(多选) |
非物质文化遗产——音乐 |
137 |
25.37% |
非物质文化遗产——礼仪 |
78 |
14.44% |
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 |
146 |
27.03% |
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能 |
173 |
32.03% |
问题7:你认为通过下列哪些方式可以在道德与法治中传承“非遗+”文化?(多选) |
非遗+文字 |
48 |
17.77% |
非遗+图片 |
96 |
35.56% |
非遗+视/音频 |
125 |
46.29% |
非遗+视/音频非遗+网络平台 |
159 |
58.59% |
非遗+教材 |
98 |
36.3% |
由上面表格可知,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的三气是不足的,教师在课堂上不是很注重三气的培养,对一些非遗的知晓率比较低,昆曲和江南丝竹比较好,其他还是比较弱的。对于在在道德与法治中传承“非遗+”文化中,很多学生都喜欢在音乐,技能、艺术方面得到一定的学习,新时代的学生更喜欢非遗+视/音频非遗+网络平台,说明学生对非遗比较喜欢,但是现实情况还是比较不理想,急需提高。
(二)教师调查情况。
问题1:《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要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您认为您的学生目前具备“三气”吗?(单选) |
选项 |
人数 |
比例 |
一部分,但不足 |
20 |
50% |
完全不具备 |
2 |
5% |
具备 |
18 |
45% |
问题2:在您的思政课堂上,您注重学生“三气”的培育吗?(单选) |
特别注重 |
9 |
22.5% |
比较注重 |
18 |
45% |
不太注重 |
12 |
30% |
无所谓 |
1 |
2.5% |
问题3:您的学校里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吗?(单选) |
有 |
30 |
75% |
没有 |
4 |
10% |
不清楚 |
5 |
12.5% |
问题4:在学校的思政课上,您会把“非遗”文化设计在课堂教学中吗?(单选) |
会 |
8 |
20% |
偶尔会 |
12 |
30% |
不会 |
20 |
50% |
问题5:您知道下列哪些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吗? (多选) |
昆曲 |
38 |
95% |
珠算 |
15 |
37.5% |
剪纸 |
24 |
60% |
太仓肉松 |
4 |
10% |
太仓糟油 |
3 |
7.5% |
江南丝竹 |
29 |
72.5% |
滚灯 |
8 |
20% |
唐调 |
14 |
35% |
问题6:您认为通过下列哪些方式可以在思政课中传承“非遗+”文化?(多选) |
非遗+文字 |
11 |
27.5% |
非遗+图片 |
15 |
37.5% |
非遗+视/音频 |
15 |
37.5% |
非遗+视/音频非遗+网络平台 |
29 |
72.5% |
非遗+教材 |
27 |
67.5% |
问题7:您认为指向“三气”培育的小学思政课堂的教学模式(多选) |
引出“非遗+”文化主题 |
17 |
42.5% |
了解“非遗+”文化知识 |
31 |
77.5% |
培育“非遗+”文化精神 |
36 |
90% |
践行“非遗+”文化使命 |
34 |
85% |
问题8:关于对指向“三气”培育的小学思政“非遗+”文化传承研究的意见或建议吗? |
想法 |
1.这个理念很新颖,需要进一步研究,可以落实到课程中,起到育人作用。 |
2.能否整理出一个非遗的系列。 |
3.邀请一些非遗传承人进校园。 |
4.学校可以设置一些相对应的社团。 |
5.打磨一些比较成熟的非遗课例。 |
通过调察问卷数据得知,教师对学生的“三气”培育是有,但不是很足,还有提升的空间,对于育人教师也是比较重视的。大部分教师对指向“三气”培育的小学思政“非遗+”文化传承研究的想法是支持的态度,并有自己的想法。他们也对非遗文化有一定的了解,老师们的想法都紧紧围绕着“思政课堂的非遗+”的比较理性的思考,但这些建议比较零散,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没有很好地落实。
四、调研对本课题研究的作用。
1.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目前两所学校的学生、家长对指向“三气”培育的小学思政“非遗+”文化传承研究的认知,尤其是思政课堂上“非遗+”的研究还有待加强。
2.通过对问卷数据的分析,更深入地了解了学校的老师,学生现在对“非遗+”的认知程度以及实施情况,是否充分利用此文化充实思政课情况,使今后开展课题研究工作更有针对性。
3. 通过对问卷数据的分析,了解了老师、学生两类群体对小学思政“非遗+”文化传承研究的看法,并从中获取详实、准确的数据,为今后的课题研究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