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教育 学科工作坊——南郊小学承办“太仓市小学活力数学同类课题协作研究共同体”活动

作者: 时间:2023-11-03 点击数:

科研协作 互促共赢

为进一步深化活力教育的课堂教学改革,通过同类课题协作共研,实现教研与科研的深度融合。20231030日下午,开展了小学活力数学同类课题协作研究共同体暨教育集团科研协作共同体活动。

本次活动由科教新城南郊小学承办,太仓市教师发展中心科研处倪夙敏老师、小学活力数学同类课题共同体学校教科室主任们和课题组核心成员全程参与。
















【理论学习】

南郊小学胡建鑫老师基于课题研究主题,对《核心素养下如何渗透小学数学数形结合思想》《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提升小学生数学思维品质》《数学建模核心素养层级下提升数学思维品质的教学探究》三篇文章进行了理论学习与回顾。

文中主旨为:1.数形结合思想包括以形助数,以数解形,数形互助三个方面,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2.数学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目的包括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下的思维能力,而思维能力通常体现在思维品质上,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和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是一个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的过程,每一种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蕴含着多种数学思维品质的加持,每一种数学思维品质的渗透也离不开多种数学核心素养的助力。这些理念与所研究课题有着紧密的锲合度,体现了课题开展的价值性,同时也为课题研究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课堂观察量表解读】

胡老师基于对上述相关理论的学习并结合说课,向全体老师详细的解读了课堂观察量表的设计理念,量表分为两个指标,一是在概念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策略的运用,旨在研究以形助数,以数解形,数形互助三种数形结合思想是否有助于突破概念教学的重难点,帮助学生掌握数对的概念。二是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旨在观察在数形结合教学中学生的相关思维能力是否得到了有效的培养与发展。

【课题研究课】

本次课例的研究主题:《数形结合概念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策略研究》以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用数对确定位置》一课为例。课题主持人胡建鑫老师执教了本次的课题研究课。胡老师在教学中利用数形结合优化课堂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数对的规则和含义,使学生经历感知理解应用的认知过程,培养学生推理意识和抽象能力、数学逻辑表达能力、应用意识和批判质疑能力。

【课例研讨】

秉着共同体学校间合作、共商、互助、共享,发现自身问题,寻求改进策略,以提高学校的教学科研能力的理念,南郊小学数学课题组和各校教科室主任基于观察量表,对用数对确定位置一课进行了分析研讨。

南郊小学课题组成员对数形结合概念教学策略运用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两个指标的观察结果分别进行了汇报,一致认为建立数与形的联系能够使数对这一概念更直观地呈现于学生面前,帮助学生深入透彻地了解本质,把握内涵,并在不断地辨析中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科教新城实验小学柴荣萍主任针对观察量表中的第二个指标维度进行分析,肯定了在教学中给予学生支架和充分的自主探索空间,在不断地抽象中把握数对的概念。同时提出了一些延伸,用不同的字母表示同一行或同一列的数对,使学生在批判中形成对数对概念的更本质的认识。

城厢镇第四小学顾敏莉主任聚焦观察量表中的第一个指标,肯定了以同一个点阵图作为载体贯穿整个教学,通过不同的变式使学生逐步确定数对的概念。并建议老师进一步地斟酌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体现数对的简洁性。

新区四小徐大清主任对观察量表中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这一指标进行观察后,指出整节课都在应用所学知识驱动学生思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探索,挖掘新的知识,通过展示更多生活中数对的应用,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专家指导 且思且行】

太仓市教师发展中心科研处倪夙敏老师,充分肯定了本次活动的研究意义与实践价值,同时对本次课例研究进行了指导。他建议对各个版本教材的设计进行比较后再根据四年级学生的特点对教学环节进行再优化再改造,使教学设计高于教材并更贴切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合适的环节渗透学校教育理念,展现南小教学

特色。同时还指出对概念要进行优化,体现对每个关键词的理解,以及不同关键词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解,从多个视角进行回顾和反思。进一步思考对于数形结合概念的界定,研究数形结合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

 

 

 

 

 

 

 

 

 

 

 

 

 

 

 

 

         南郊小学将继续以课题为载体,立足教学做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砥志思研,勤耕致远。

 

Copyright @ 2022 太仓科教新城南郊小学版权所有  地址:太仓市科教新城常丰路66号    联系电话:(0512)53405437    邮编:21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