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科研流程,聚焦课堂实践
——南郊小学召开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教科研工作暨课题研究培训会
为扎实推进新学期教科研工作,明确课题研究方向与要求,9月4日,太仓市科教新城南郊小学召开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教科研工作暨课题研究培训会。全体课题组成员参会,会议围绕上学期课题检查反馈、课题研究规范、课例研究设计、课堂观察量表应用及期初工作安排五大核心内容展开,为新学期“活力科研”建设奠定基础。

复盘反馈:明确课题研究改进方向
会议伊始,教科室对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课题研究检查情况进行通报。反馈指出,部分课题存在研究记录不完整问题,如《指向“三气”培育的小学思政“非遗+”文化传承研究》缺失2025年6月研究记录,《三元相生:小学科学“理趣法”课堂教学实践研究》《“以美育人”视域下小学音乐教学的实践研究》缺失2025年4-6月记录及上学期研究计划表,《浸润幸福:小学陶泥造型多模态学习的实践研究》缺失2025年5-6月记录。同时,会议对王梦娇、陈雨荃主持的《多元智能视角下小学数学融合教学的实践研究》,王玉香主持的《人工智能背景下小学生信息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研究》,田凯、宋楷主持的《从音律到意义:译林版〈英语〉语音板块教学的创新研究》等课题的阶段性进展予以肯定,鼓励课题组继续深耕实践,提炼研究成果。
规范流程:明确课题研究月度任务
为解决研究不规范问题,会议发布了课题研究月度任务清单,明确各阶段核心工作与要求。2月、9月需围绕课题关键词开展理论学习,形成书面理性认识;3月、10月及4月、11月、5月、12月,需聚焦研究内容开展课例研究,严格落实“课前设计课例与3.0观察量表—课中分工观察与研讨—课后上传资料(含报道、照片、签到表)”全流程;6月、1月则需梳理研究成果,完成论文撰写与交流。这一“月度清单”为课题组提供了清晰的研究路径,确保课题推进有序、资料留存完整。
案例示范:深化课例研究设计认知
会议以江苏省教师发展研究2024年度课题《单元整体视角下小学英语读写融通教学研究》的课例为范本,详细解读课例研究设计要点和相关注意事项。为参会教师提供了可借鉴的课例研究范式。

工具指导:详解课堂观察量表应用
为提升课例研究的科学性,会议对“太仓市小学段课堂观察量表(2024年12月修订版)”进行解读。量表需明确课题信息、研究课主题、执教细节及观察指标、每级指标对应具体观察要点。会议强调,观察者需记录“效果好的表现”“效果不理想的表现”,并进行经验提炼、原因分析与改进设想,通过“以学思教”优化教学策略。

部署期初:启动新学期科研工作
会议最后,教科室对期初教科研工作进行安排:一是各课题组需制定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课题研究计划并上传至研究平台;二是9月底前完成本月理论学习,同步提交研究记录表、活动报道、现场照片及签到表;三是充实课题学习资料,整理文献综述、专家解读、教学案例等资源,为后续研究夯实理论基础。
此次教科研工作会议的召开,不仅明确了新学期课题研究的“任务书”与“路线图”,更通过案例示范与工具指导,提升了教师的科研实践能力。南郊小学将以此次会议为起点,持续推进“活力科研”建设,以规范的研究流程、扎实的课堂实践,助推教育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