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郊小学备课组记录表
五年级数学备课组 组长 王维 活动时间 2023.10.23
主题: |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材分析 |
主持人: |
陈红兵 |
对象: |
五年级数学组 |
地点 |
4办 |
日期 |
2023.10.23 |
过程记录: 杨萍:例1主要引导学生探索“列小数加、减法竖式时,应该把小数点对齐”。教材分两个层次编排。通过求“小明和小丽一共要用多少元”, 让学生初步理解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时“小数点要对齐”的道理。教材先让学生试着列出竖式并计算,同时,呈现了他们可能列出的两种竖式: 一种是把两个加数的小数点对齐,另一种是把两个加数的末位对齐。由此,引导学生讨论“哪一种算法正确?为什么”,从而明确“把小数点对齐”就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的算理。这里不是凭“小数点有没有对齐”来评判哪个竖式正确,而是联系“相同计数单位的数才能直接相加”的已有知识进行合乎逻辑的推想。通过求“小明比小丽多用多少元”,引导学生把小数加法中“小数点对齐”的方法类推至小数减法,帮助学生再次经历理解方法、独立计算、内化算法的过程。随后的“试试"继续使用例1中的信息,要求学生求“小明和小芳一共要用多少元”和“小芳比小明少用多少元”这两个问题。一方面巩固对“小数点对齐”这一小数加、减法基本规则的认识;另一方面让他们结合对计算过程的讨论,明确计算结果能化简的要化简。在例1和“试一试”教学之后,教材引导学生总结算法。先让学生比较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时的相同点,从“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的角度再次明确“小数点对齐”的必要性;再讨论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注意的问题,引导他们归纳、总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要点。“练一练"让学生在已经列出的竖式上进行计算,进一步巩固对相关计算方法的理解。 王维:例2着重探索“被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比减数少”的小数减法。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小数加、减法的难点。首先呈现了计算3.4-2.65的竖式,并在被减数的百分位上用虚线框补出了0。这个“0”不是一开始就写出来的,而是在计算情境中出现的。教材把“0” 加上虚线框,意在向学生表明这个“0”可以不写出来,但在计算时要把被减数的百分位上看作是0,并着力思考这里为什么可以看作是“0”,依据是什么,从而使他们在讨论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教材通过“小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与整数相同”,向学生介绍小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并要求他们独立验算上面的计算结果,确认相关计算方法是正确的。“试一试” 主要引导学生把例2中学到的计算方法类推到整数减小数的计算过程中,从而进一步掌握小数减法的笔算方法。教材通过“被减数的十分位和百分位上都可以看作几?为什么”,启发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自主完成计算,提高计算小数减法的能力。“试一试”之后,教材安排了针对性的“练一练”, 让学生利用给出的竖式进行计算,巩固在例2中刚学到的方法。 |
|
|
|
|
|
|
记录人:陈红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