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21日六年级语文备课组活动⑫

作者: 时间:2024-05-21 点击数:

南郊小学备课组记录表

备课组        组长 吴越         活动时间 5.21  

主题:

研讨古诗诵读

主持人:

王君

对象:

六语备课组

地点


四楼办公室

日期

5.21

活动记录:

1. 主讲人交流。

王君老师“古诗词诵读”单元是本册书最后一部分内容,编排了《采薇》《送元二使安西》《春夜喜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江上渔者》《泊船瓜洲》《游园不值》《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浣溪沙》《清平乐》十首古诗词,与初中教材一致,能够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和热情。这十首古诗词从诗到词,按照年代顺序编排,目的是拓宽学生视野,增加学生与古诗词接触的机会,让学生更多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

本单元的第一个语文要素是“自主借助注释或者利用学过的方法查阅资料,了解诗词大意,想象诗词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让学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是本单元的第二个语文要素。《课程标准》第三学段要求:诵读优秀诗文,把握语调和节奏,能够通过注释和想象,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本单元的10首古诗词正是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要设置的。

2.集体研讨

金丽蓉老师《采薇》出自《诗经•小雅》,为先秦时代的汉族诗歌。全诗六章,每章八句。是一首戎卒返乡诗。诗歌表现了将征之人的思家忍苦之情,并将这种感情放在对景物的描写及对军旅生活的述说中表现。《春夜喜雨》这首诗作于上元二年(761)春天,杜甫这时已经在成都草堂居住了两年。从上年的冬天到这年的二月间,成都一带发生了旱灾。所以当春雨来临之际,杜甫非常欣喜,以久旱逢甘霖的心情,在诗中描绘了春夜雨景,讴歌了春雨滋润万物之功。《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是春末时节,词人在越州大都督府送别即将回家乡(浙东)的好友鲍浩然时所写。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今湖北黄冈)任团练副使。春三月作者游蕲水清泉寺时写下《浣溪沙》。《清平乐》是一首悼春词。词人少年得意,中进士,任校书郎,修撰神宗皇帝的“实录”,又以诗文受知于苏轼,并为江西诗派开山大师。后因新党重新执政,作者政见偏于保守,晚年屡遭贬谪,死于西南荒僻的贬所。这首词写于被贬之时,词人借伤春悼春来抒写暮年无为的感慨。

吴越老师:还要关注活动内容,教材为这次主题活动提供了三项活动建议:“填写时间轴”“分享难忘回忆”以及“制作成长纪念册 ”三项活动,“制作成长纪念册”是核心任务,在这项任务完成的过程中,会充分的综合运用整理资料、合作加工、学科融合等综合性学习手段,而“填写时间轴”和“分享难忘回忆”则是为这项活动任务提供了情感积淀与实践素材,其实,从填写时间轴”到“分享难忘回忆”最后再到“制作成长纪念册 ”本身也是一个资料搜集、筛选、整理、分享的过程。

陈叶青老师:六年级学生学习的古诗词不下数百首,但学生的记忆与理解能力不同,对古诗词的理解与掌握程度也不同,同时,六年级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缺之应有的主动性,多数学生是“会默、不懂”的状态,对古诗词的理解浅尝辄止,探索不够。因此,需要引导学生自主感受,体会古诗词的韵味。


活动成效:

此次研讨为本单元教学指明了方向。

记录人:吴越


Copyright @ 2022 太仓科教新城南郊小学版权所有  地址:太仓市科教新城常丰路66号    联系电话:(0512)53405437    邮编:21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