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位置

作者: 时间:2024-06-18 点击数:

四年级数学 备课组     组长 秦海燕      活动时间 5.27

主题:

确定位置

主持人:

王根生

对象:

四年级数学老师

地点

 

三办

日期

5.27

过程记录:

:在教学这一单元时,我特别注重学生作图能力的训练和指导,重视作图能力的培养,同时尽力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因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注重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做一做、想一想,联系具体实例来加深对平等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既能充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又能加深学生对图形的特点及相互关系的理解,也为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了有利条件。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新课程标准不是对传统教学的完全摈弃,而是对传统教学中比较忽视的部分进行补充。比如模仿与记忆在我们的传统数学教学中比较注重,而今新课程标准中它仍旧是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只是有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数学学习活动加以补充。

候:本课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其中例1呈现的是学生熟悉的教室里有序排列的座位场景,并提出小军坐在哪里的问题。通过这一具体情境教学数对的含义, 以及用数对在方格图上确定位置将学生已有的用类似“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位置的经验加以提升,用抽象的数对来表示位置,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抽象思维能力。

秦:教学目标: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列与行,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的位置。2.经历由具体的座位图到抽象成用列行表示平面图的过程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重点:初步理解并掌握数对的含义。难点:在活动中感受、体会数对的广泛应用,并能正确使用数对确定位置。

候: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

情境引入:天老师请来-位新朋友,大家认识他吗? (柯南)柯南要考考我们四一班的同学,看这里

36颗宝石还有两个神秘的数字“5”和“2”,大家知道柯南要找的是哪-颗宝石吗? (请同学上黑板指一指)同学们究竟是哪一颗宝石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 下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齐读一两遍,板书课题)

第二板块

独立学习,请自学书本第98页的内容,完成如下的问题: .

1、通常把什么叫列?如何确定列?

2、通常把什么叫行?如何确定行?

3、怎样用数学符号表示物体的位置?

交流共享:

1.介绍“列”和“行”的知识。

(1)介绍:通常把竖排叫作列,横排叫作行。一般情况下,确定第几列要从左向右数,确定第几行要从前向后数。

学生可能会提类似“为什么确定第几列要从左向右数”这样的问题。

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这些都是规定,人们在确定位置时才有一-致的思考 和结论,才会能避免争议和混乱。

(2)课件出示下图,帮助学生理解“列”和“行”的知识。

教师任意指出图上的,让学生说出它在第几列第几行,并强调要先说列,再说行。

(3)用先说列数、再说行数的方法表示出小军的位置。

2.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介绍笛卡尔与数对的知识。引导学生交流得出:

①用数对确定位置有规定的书写格式,要将列数与行数写在括号里,并在列数和行数之间写,把两个数隔开。

②“数对”指的是两个数,即列数与行数。

③在数对中先表示第几列,再表示第几行。也就是第- -个数表示第几列,个数表示第几行。

第三板块

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98页“练- -练”。

(1)在上图中找出第2列第4行的位置,用数对表示。

学生先在图上找,然后用数对(2,4) 来表示。

(2)指名说说(6, 5)表示图中第几列第几行的位置。

王:本课的教学要重视教学过程的“数学化”。这节课,教师可以精心设计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从而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数学学习是“经验、活动思考、再创造”的特点。另外本节课的内容不仅仅是简单地学习“用数对表示位置”,更应该体现“高观点下的数学”,如果能利用课件演示“实物图一点阵图一方格图”的逐渐抽象过程那样就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教学中还要注意,使用列和行描述位置时首先要明确观察角度。在屏幕显示座位图、找班级座位等活动中,哪是第一列哪是第一行,教师要有清晰的说明

Copyright @ 2022 太仓科教新城南郊小学版权所有  地址:太仓市科教新城常丰路66号    联系电话:(0512)53405437    邮编:21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