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6.3一年级第二学期数学备课组活动15

作者: 时间:2025-06-05 点击数:

南郊小学备课组记录表

年级 备课组        组长 杨思源 活动时间 6.3  

主题:

《观察运动的物体》备课研讨

主持人:

杨思源

对象:

王根生

蒋杏芬

杨思源

地点

 

办公室

日期

6.3

过程记录:

王根生:

教学目标

1.从相同的角度观察运动的物体,体会观察物体的时间顺序与物体运动的联系。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巩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的知识。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

蒋杏芬: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研究了观察物体,知道了从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可能是不同的。今天我们继续研究观察物体。

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1.师:小朋友们,你们已经知道观察角度不同看到的结果可能不同,那么观察角度不变,如果物体是运动的,不同时间看到的结果又如何呢?(板书课题:观察运动的物体)

课件展示:教材第81页例2。

师:这是一列动车进站时,明明连续拍摄的三张照片,你觉得哪一张照片是最先拍的?

学生交流回答。

1:动车离得越远,看上去越小。

2:最先拍的照片中动车应该最小。

3:第三张照片中动车看上去最小,是最先拍的。

师:哪一张照片是最后拍的?

1:第一张照片中动车进站的车厢最多,是最后拍的。

2:第一张照片中动车离明明最近,是最后拍的。

3:第一张照片中动车最大,是最后拍的。

(学生回答,教师给予鼓励、表扬)

师生一起说拍照顺序:编号为3、2、1。

2.试一试。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动车出站时,动车是由近到远、由大到小的,所以照片中动车越大越近,表示越先拍;越小越远,表示越后拍。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3.总结。

师生:从远到近,物体逐渐变大;从近到远,物体逐渐变小。

杨思源:

三、巩固提高,练习实践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从前面驶过”说明汽车有驶来前、驶到正前方、驶过去三个阶段。

(2)“从滑梯上往下滑”说明有上、中、下三个阶段。

(3)“相遇后继续行驶”说明两辆汽车有相遇前、相遇、相遇后三个阶段。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定3名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交流,并举手说说自己的想法。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习了物体运动时,观察到的物体的远近、大小不同。从远到近,物体逐渐变大;从近到远,物体逐渐变小。

                            记录人:杨思源

Copyright @ 2022 太仓科教新城南郊小学版权所有  地址:太仓市科教新城常丰路66号    联系电话:(0512)53405437    邮编:21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