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活动六《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单元备课》

作者: 时间:2023-10-16 点击数:

南郊小学备课组记录表

备课组        组长 张晶晶        活动时间 1016      

主题: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单元备课

主持人:

张晶晶

对象:

数老师

地点

 

日期

1016

张晶晶:纵观本单元的教学,发现以下本单元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在内容编排上,以生活情境为切入口

苏教版的教材在计算教学问题上,大多数都是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为情境来解决实际问题,然后引出所要涉及的口算、估算以及笔算等,这样的编排也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认知水平。

纵观十个例题:例1、例2是关于《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是以分铅笔为教学情境;

3、例4是关于《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或首两位能整除)的笔算》,是以分羽毛球和购物问题为情境;

5、例6是关于《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的笔算》,例5仍然是以分羽毛球为情境,例6是以学生分批参观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为教学情境;

7是关于《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够除)的笔算》,创设的情境是学生分批参加游泳训练;

8、例9是关于《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例8是小兔子采蘑菇和小猴摘桃子的童话情境,例9是男生表演团体操托火炬的情境;

10是关于《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不够商1要商0)》,创设的是女生团体操分组托花环的情境。

数学源于生活,但应高于生活。而十个例题的情境创设,都是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这样做的好处是把计算教学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而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中首次提出计算思维,指出“能够通过计算思维,将各种信息约简和形式化,进行问题求解与系统设计”。而计算教学最终还是回归于解决实际问题上来。

虞建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设计体现结构化特征的课程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适当采取螺旋式的方式,适当体现选择性,逐渐拓展和加深课程内容,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

在课程内容设置上,体现螺旋上升的姿态,由口算→首位能整除的笔算→首位不能整除的笔算→首位不够除的笔算→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不够商1要商0);另一方面数学内容的呈现由浅入深,由口算到笔算、由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逐步拓宽与加深,利于知识的正迁移,其中把估算渗透其中,把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不留痕迹地揉入平常例题教学中,真正把估算变成一种习惯,润物而无声。

张青补充:在教学方法上,让学生独立思考,通过估算、口算、笔算,三管齐下。可以先估算,如先估出是几位数或是几百多、几十多,可以用来检验计算结果的准确性;也可以口算,然后再进行笔算;更可以借助于小棒操作,便于理解竖式蕴含的算理。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重视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重视数学内容的直观表述,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重视学生经验的形成,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通过小棒操作,注重知识形成的过程,在操作中直观感受算理的形成过程,获得直接经验,最后感知算理。到后来,即使脱离小棒,在前面有通过小棒操作获得直接经验的基础上,借助于间接经验,进一步进行迁移,理解首位不能整除的除法算理。

目前,除法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之上,除法竖式实质是把计数单位从高到低依次进行平均分。例如946÷2,先把9个百进行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4个百,还余1个百;以“百”为计数单位没法进一步平均分,可以细化为低一级的计数单位,即以“十”为计数单位进行平均分,一个百就是10个十,连同十位上的4,一共是14个十,再次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7个十;分完百位和十位,继续分个位。

明白了算理之后,接下来即使出现四位数除以一位数或多位数除以一位数,学生也是游刃有余,能够准确进行正迁移。

记得有一天,学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之后,给学生出了一道7565÷5,学生很快便算出来了。更有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自己出了五位数除以一位数,六位数除以一位数……



                            记录人:张晶晶

Copyright @ 2022 太仓科教新城南郊小学版权所有  地址:太仓市科教新城常丰路66号    联系电话:(0512)53405437    邮编:21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