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活动三《千米和吨单元分析》

作者: 时间:2024-04-18 点击数:

南郊小学备课组记录表

备课组        组长 张晶晶        活动时间 318      

主题:

千米和吨单元分析

主持人:

张晶晶

对象:

数老师

地点

 

日期

318

张晶晶:教学目标是学生能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能进行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重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 1000米。能进行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难点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

虞建国:小学数学教学的长度单位有毫米、厘米、分米、米和千米,其中前四个单位已经在二年级教学。教学的质量单位有克、千克和吨,其中前两个已经在三年级上册教学。千米和吨不与其他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一-起教学,是因为认识千米和吨需要相应的生活经验支持,要在现实的情境里体验1千米是多长、1吨是多重,要联系万以内数的知识进行千米和米、吨和千克之间的换算。低年级学生一般不具备认识千米和吨的条件,所以教材在三年级下册教学这两个计量单位。千米是比较大的长度单位,日常生活中经常应用。尽管有些学生曾经在各种场合听说过这个长度单位,但并没有形成1 千米的长度观念。

张青千米是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尽管有些学生曾经在各种场合听说过这个长度单位,但并没有形成1 千米的长度观念。一是低年级学生在生活中较少有机会接触千米,缺少感性认识来支持概念的形成。二是千米无法像较小的长度单位那样,在直尺上直接感知。“吨” 是较大的质量单位,1 吨的物体很重。学生认识吨,不可能像体验1 克、1千克那样直接拎一拎、掂- -掂,也不能像感知1千米那样直接看到,只能间接体会。例题创设1吨有多重的情境。图画呈现10 袋大米,每袋100千克,在这些大米下面用括线表示一共重1000 千克。解释图意的一-段文字叙述,让学生明白“10个100千克是1000千克,1000 千克是1吨”。既揭示了1吨的概念,也表达了吨与千克之间的进率。

虞建国补充:例题还创设体验1吨有多重的活动情境。教材充分考虑到学生体会1 吨是相当困难的,在“想想做做”里收集了一些现实的素材,帮助他们积累对1 吨的感性认识。这些素材有:2头牛大约重1吨、5大桶油大约重1吨、10头肥猪大约重1吨、20袋水泥重1吨。让学生借助这些常见的、熟悉的素材,感知1吨有多重,丰富对1吨的体验。教材还让学生从1桶水大约10千克,推算出100桶水大约1吨;从1块轻质砖大约重20千克,推算出50块轻质砖大约重1吨。加强1吨是1000千克的认识,并利用可以想象的100桶水、50块砖体会1吨有多重。学生只要在这些素材中记住一两件,他们的认知结构电就保左”了对1中的认识.

 

 

 

 

 

 

 

 

 

                            记录人:张晶晶

Copyright @ 2022 太仓科教新城南郊小学版权所有  地址:太仓市科教新城常丰路66号    联系电话:(0512)53405437    邮编:21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