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本单元在编排上注重原有知识对新知识的推动作用。在引导学生探讨笔算方法的同时,重视口算和估算。在教学中,要把估算贯穿于整个单元的学习活动中,在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都要先估算,这是培养估算意识和提高数感的一条重要途径。解决问题强调学习内容的现实性和趣味性,通过解决问题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提高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理解和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的方法及应用。重视原有知识对新知识学习的推动作用。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的算理,三位数乘一位数笔算过程中需要连续进位的问题,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这一单元的重点是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难点是理解和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的方法及应用。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的算理,三位数乘一位数笔算过程中需要连续进位的问题,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陈:在课堂实践中发现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容易有以下几种情况出现: 1.有些学生重结果,轻过程,只在意运算的方法和结果,不注重每一步为何这样做,不能明白竖式计算的算理。 2.有些学生在老师讲解算理时不能专注听讲,只选择性听取自己最后解题需要用到的算法,对算理的不重视导致在课堂的前半段容易分神,实则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3.有些学生对于竖式的算理一知半解,在结合具体实例反馈时很难将算理明确表述出来。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有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口算和估算的基础,而“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是学生学好学懂“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这一单元的基石,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从而进行算法的优化是教学的重点。竖式计算的算理研究对于学生推理意识的核心素养有重大意义,并且“计算的本质就是推理”,算理明晰也是进一步优化算法的必经之路。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把教学的重点放在通过具体操作明晰“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竖式的算理上。同时,注重计算教学的一致性,促进迁移,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 王:学生基于加减法竖式的经验,先独立思考,尝试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即12×3,促进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与运用。教学实践表明,在教授本课时,学生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为什么不能先算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十位?”其实对于不进位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竖式来讲,从低位开始还是从高位算起影响并不大,但有学生会提到如果先算高位,当低位需要进位时,则需改动数字,这样较为繁琐。在板书完较为复杂的竖式后,为了让学生能够洞察几种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出这样的问题:“这几种方法有什么共通的地方?”引导学生比较、分析,使学生在多种口算方法中找到与竖式计算思路一致的方法,把口算步骤和笔算步骤一一对应,沟通竖式中每一层与口算过程和小棒图的联系,有效突破“明晰乘法竖式的算理”这一难点,感受“竖式是口算过程的整合”。 陈:小学数学中有加、减、乘、除四种基本运算,虽然运算意义和运算法则有所不同,但本质上都是针对计数单位的运算。对于乘法运算来说,都是计数单位的不断累加,可见乘法运算在本质上是在确定计数单位和计数单位的个数。因此在教学中要紧抓“计数单位”这一核心概念,建立起以“计数单位”为统领的乘法运算整体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