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记录: 张晶晶: 新课标倡导素养为本的课程目标。数学教学要从学科、知识本位走向素养本位,要以核心素养统领并贯穿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诸方面,并整合为有机整体。 确定单元目标,应基于学情,先从知识生长角度出发,整体认识单元构架以及单元间关联,挖掘知识本质与联系;而后从素养出发架构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这些目标涵盖数学课程目标的“四基”“四能”等方面,指向核心素养的形成。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可基于学情分析,挖掘教材编排情况,进而思考与前后相关单元的知识关联,如已学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直观认识、垂线和平行线的认识等,将学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等,把握区别与联系,设定单元目标。 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课时目标对单元目标科学分解,呈现为更具体、细致的形成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三角形三边关系”一课可基于单元目标,将“了解运用‘三角形中任意两边长度和大于第三边’原理”“积累独立探究、合作交流、概括归纳等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推理意识、几何直观和空间观念”等设定为课时目标。 虞建国: 认识三角形突破难点策略:采用动态建模,用钉子板拉橡皮筋形成三角形,直观感受“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运用三步法口诀“一找底边、二对顶点、三画垂线”;将三角形旋转不同角度练习画高进行变式训练。 三边关系突破难点方法:通过实操方法,如反例辨析、临界值实验、生活应用;分析典型例题,如已知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5cm和9cm,第三边可能是多少? 内角和突破误区途径:开展验证活动,包括量角实践、撕拼验证、推理应用;进行易错题解析,如钝角三角形两个锐角之和小于90°。 三角形分类突破混淆手段:通过典型例题,如所有等边三角形都是锐角三角形,但并非所有等腰三角形都是锐角三角形;利用认知工具,如集合图展示、属性对比表。 平行四边形突破难点创新:采用教学创新,如模具变形、对比练习;进行易错辨析,强调“高是垂直于底的线段”。 梯形突破误区策略:进行认知重构,如旋转教学、生活实例、对比实验;分析典型例题,如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一定是梯形,但梯形不一定有两个锐角和两个钝角。 多边形内角和突破难点思路:运用思维可视化,如顶点连线法、公式推导;分析典型错题,如正六边形每个内角是120°。 张青: 本单元聚焦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系统认知,后续五年级将延伸学习它们的面积计算,以及圆的认识与面积奠定基础,形成从图形特征认知到度量计算的完整进阶,助力学生逐步构建严密的图形几何知识体系,让教学与学习更具连贯性与逻辑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让学生经历探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特征的过程,从具体实例中逐步抽象出图形,并在此过程中逐步探索图形特征,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概括、推理等能力。此外,学生还应通过动手操作和实践积累图形认知经验,提升空间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