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记录: 一、学习情境 同学们,大家好!老师要给大家变一个神奇的魔术哦!看,这是一个透明的瓶子,平平无奇,对不对?但是,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啦!(拿出准备好的包装材料,给瓶子换上包装)哇塞!瓶子是不是瞬间变得漂亮起来啦?就像穿上了一件五彩斑斓的新衣一样。这就是我们这个单元要做的事情,一起寻找生活中的废旧瓶子,让它们变得更加好看。 那么,同学们,在生活中你们都见过哪些瓶子呀?它们的材质、造型和色彩都有什么不一样呢?一起来看看老师搜集到的这些瓶子吧。也可以看看课前预习单上的记录哦。(稍作停顿,等待学生回答) 哇,同学们的观察力真厉害!有的同学说见过塑料瓶子,有的说见过玻璃瓶子,还有纸盒、陶瓷、铝盒等等材质的瓶子。而且瓶子的造型也是各种各样的,有高的、矮的、胖的、瘦的,就像我们每个人一样,各有各的特点。色彩就更丰富啦,红的、黄的、蓝的、绿的,五颜六色,漂亮极了! 二、艺术欣赏 接下来,老师要给大家展示一些古代的瓶子和壶的图片,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去欣赏它们的美吧!(展示图片) 了解历史 越窑青釉黄鼬把鸡首壶 “鸡”与“吉”谐音,古人常以鸡的形象寓意吉祥。 五彩镂空云凤纹瓶 所用彩料有釉下青花及釉上红、黄、绿、孔雀绿、淡茄紫等,色彩浓艳热烈,矾红色尤为显眼,诸色搭配巧妙,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欢快的审美感受。 古希腊黑绘陶壶 黑绘陶壶的图案以黑色为主,与红色或黄褐色的底色形成鲜明对比,具有剪影般的效果,富有装饰感和艺术表现力。 同学们,你们看,这些古代的瓶子和壶是不是很漂亮呀?它们的形状有的很独特,有的是对称的,非常规整。色彩也很鲜艳,让人眼前一亮。材质大多是陶瓷的,摸起来滑滑的,很有质感。你们能想象出古人是用这些瓶子和壶来做什么的吗?是装水、装酒,还是装其他东西呢? 现在,老师这里有一些空白的瓶子,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可以怎样来装饰它们呢?如何让它们变得与众不同呢?(展示空白瓶子) 我们可以看看这些用彩泥装饰好的瓶子作品,找找灵感。(展示彩泥装饰的瓶子作品)大家觉得这些瓶子好看吗?它们是怎么装饰的呢?有的用绘画的方式有的用超轻粘土装饰的。 三、感知体验 老师现在给大家分发瓶子和彩泥,同学们可以亲手触摸瓶子,感受一下它们的形状和材质。然后想一想,怎样改变瓶子的形状和颜色呢?怎样用黏土装饰瓶子才能让它变得更漂亮呢?大家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写在课上学习单上,等会儿我们一起分享哦。(分发材料) 接下来,老师要给大家示范一下如何用彩泥给瓶子穿新衣。同学们可要睁大眼睛看仔细哦! 装饰方法: 首先,我们可以用黏土包住瓶子,就像给瓶子穿上了一件彩色的衣服,这样就可以改变瓶子的颜色和形状啦。比如,我们可以把瓶子全部包住,让它变成一个圆圆的球;或者只包一部分,做出一些特别的造型,像小兔子的耳朵、小猫咪的尾巴。 然后,我们可以用不同大小、颜色的点来装饰瓶子,就像给瓶子戴上了漂亮的宝石。 还可以用粗细不同的线来装饰,让瓶子看起来更有线条感。 另外,我们还可以增加各类图案,比如叶子、花朵、星星、眼睛、爱心等等,让瓶子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边示范边讲解) 四、创想实践 好啦,现在轮到同学们动手创作啦!根据自己的想法,用彩泥给瓶子进行创意装饰,尽情发挥你们的想象力,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独特作品。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做出非常漂亮的瓶子!(布置创作任务) 在大家创作的过程中,老师会巡视指导,如果有小朋友遇到问题,可以随时问老师哦。(巡视学生创作情况) 哇,同学们都做得好认真啊!有的小朋友用彩泥做出了漂亮的花朵,有的做出了可爱的小动物,还有的做出了五彩斑斓的线条,真是太有创意啦! 五、活动拓展 等大家都完成创作后,我们要开展一个《创意瓶子狂欢节》,大家一起布置展会的现场,将自己的创意瓶子展示出来。(组织学生布置展会)在这个过程中,大家可以积极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创作思路和想法,分享自己的创意。同时,也欣赏一下其他同学的作品,学习他人的创意和优点。 老师还要给大家展示一些用不同材料装饰瓶子的作品,比如用布料、贴纸、麻绳等。(展示作品)同学们看看,这些材料装饰的瓶子是不是也很有特色呀?你们想想看,还可以用哪些材料来装饰瓶子呢?回家后可以尝试一下哦。 六、奇思妙想 最后,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除了用瓶子来装饰房间,还可以用它来做什么呢?”(提出问题,等待学生回答)同学们的想法都很独特,有的说可以用瓶子做花瓶,插漂亮的花;有的说可以用瓶子做笔筒,放铅笔和橡皮;还有的说可以用瓶子做储蓄罐,存钱。大家的想法都太棒啦! 好啦,今天的课就到这里啦,希望同学们都能享受这个创作的过程,做出让自己满意的作品。下课! 龚老师:教学过程中,通过实物展示和互动环节,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瓶子的装饰创作中。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发挥创意,学生的作品各具特色。 徐老师:部分学生在使用超轻黏土时,掌握不好力度和形状,需要进一步加强指导。在评价环节,学生之间的互评还不够深入,需要引导学生更加关注作品的创意和细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