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7美术组三人在一年级办公室,围绕《俏皮泥玩具》集体备课。
南郊小学备课组记录表
美术 备课组 组长 龚静菊 活动时间 2025.3.27
主题: |
《俏皮泥玩具》 |
主持人: |
王歆玥 |
对象: |
美术组 |
地点 |
一办 |
日期 |
3.27 |
过程记录: 王:《俏皮泥玩具》
|
小问题及 教学目标 |
小问题: 1. 古代泥玩具有哪些特点和艺术价值? 2. 如何运用彩泥制作出富有创意和趣味的泥玩具?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了解古代泥玩具的文化背景和艺术特色,掌握用彩泥制作简单泥玩具的基本方法,如搓、捏、掏、装饰等技巧。 2. 通过观察古代绘画作品和现代泥玩具实例,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和观察能力。 3. 激发学生对传统民间艺术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文化自信。让学生在创作和分享中体验到美术创作的乐趣和成就感。 |
教学重点 |
古代泥玩具的艺术特点分析和现代泥玩具制作方法的学习。引导学生发挥创意,制作出独特的泥玩具作品。 |
教学难点 |
如何启发学生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现代泥玩具创作中,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 |
教学过程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教学准备 |
收集古代泥玩具相关图片、视频资料,如《市担婴戏图》及 “磨喝乐” 等的高清图片,制作成教学课件。 准备充足的彩泥、工具套装(包括塑形工具、切割工具等)、展示道具(如展示架、小场景模型等)。 制作示范用的泥玩具若干,如指偶、火车、鱼儿等。 |
预习教材相关内容,对泥玩具有初步的了解。 准备好美术课常用工具,如剪刀、胶水(用于辅助固定装饰)等。 |
教师准备丰富的资料和材料,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资源和创作条件,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和进行实践操作。 学生的预习和工具准备有助于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
学习情境 |
展示古代小朋友玩耍场景的图片,引出话题:“在古代,小朋友们没有现代的电子玩具,但他们有自己独特的玩具。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 呈现《市担婴戏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内容,提问:“大家在图中能发现哪些有趣的东西呢?有没有看到泥玩具呢?” |
学生观察图片,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举手发言分享自己的观察发现。 |
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自然地导入课程主题,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
问题导入 |
展示现代泥玩具的实物或图片,如俏皮泥玩具(凤尾鸡、泥咕咕等),提问:“这些现代泥玩具和我们刚才看到的古代泥玩具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呢?”  进一步追问:“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制作这样有趣的泥玩具呢?”
|
学生对比古代和现代泥玩具,从造型、色彩、材质等方面进行讨论分析,回答教师问题。 对制作泥玩具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期待。 |
以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促进学生对泥玩具的认识和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为后续教学环节做好铺垫。 |
环节一(艺术欣赏) |
运用多媒体课件详细展示《市担婴戏图》中宋代泥玩具 “磨喝乐” 的细节,介绍其造型特点(如圆润的外形、精致的五官)、色彩搭配(多为鲜艳明亮的色彩)和文化寓意(与当时的节日习俗、祈福文化相关)。 展示其他不同地区的古代泥玩具图片,如陕西宝鸡的风尾鸡、河南浚县的泥咕咕等,引导学生欣赏其独特的地域风格和艺术魅力,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这些泥玩具的艺术特色和可能蕴含的文化内涵。 |
学生认真聆听教师讲解,仔细观察图片,记录关键信息。 小组内积极交流讨论,每组推选代表发言,分享小组对不同泥玩具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的理解。  |
让学生深入了解古代泥玩具的艺术价值和文化背景,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文化理解能力,为学生的创作提供灵感和文化支撑。 |
环节二(感知体验) |
1. 教师现场示范用彩泥制作指偶小玩具,边做边详细讲解制作步骤和技巧:“首先,我们搓一个小球,这是指偶的头部,要注意搓得圆润光滑哦。然后,在底部掏个洞,这样就能套在手指上啦。最后,我们可以用工具或其他材料添加装饰,比如用小珠子做眼睛,用彩纸条做头发,让指偶更加生动有趣。”  2. 2.引导学生用彩泥模仿制作指偶,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操作错误,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不同的造型和装饰方法。 |
学生聚精会神地观看教师示范,跟随教师的步骤动手制作指偶,遇到问题及时向教师请教。 完成指偶制作后,向小组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交流制作心得和创意。 |
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学生的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泥玩具的制作过程,掌握基本的制作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模仿学习能力,同时在交流中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启发。 |
环节三 (创意实践) |
布置任务二:“现在,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制作一组好玩的泥玩具吧。可以是一辆火车,也可以是一群小鱼,或者是其他你们喜欢的主题。”
展示一些创意泥玩具作品图片或视频,如制作精美的火车模型、形态各异的鱼儿组合等,启发学生的创作思路,鼓励学生在制作过程中融入自己的创意和故事。 巡视各小组制作情况,对学生遇到的困难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引导学生合理分工协作,如有的同学负责捏造型,有的同学负责装饰等。 |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创意确定制作主题,小组内讨论制作方案和分工。 按照计划进行泥玩具制作,积极运用所学技巧和创意,大胆尝试各种造型和装饰手法,不断完善自己的作品。 各小组之间互相参观学习,借鉴其他小组的优点和创意,对自己的作品进行改进。 |
此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充分发挥个性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美术素养和团队协作精神,同时通过小组间的交流互动,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拓展学生的创作思路。 |
课后拓展 |
组织学生开展 “创意分享会”,鼓励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泥玩具作品,介绍作品的创意来源和背后的故事,如:“你制作的这个火车泥玩具,它要开往哪里呢?有没有什么特别的经历呢?” 引导学生思考泥玩具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场景,提问:“除了作为玩具,我们还可以把这些泥玩具放在哪里展示呢?比如家里的书架、窗台,还是其他地方呢?” 布置课后拓展任务:“同学们回家后可以继续探索更多好玩的泥塑创意,还可以用家里的废旧材料和泥玩具结合起来,制作一个独特的小摆件哦。” |
学生积极上台展示作品,自信地讲述作品的创意和故事,认真倾听其他同学的分享,从中获取灵感和启发。 思考泥玩具的应用场景,踊跃发言提出自己的想法,如制作成微型场景摆放在书桌前等。 认真记录课后拓展任务,对后续的创作充满期待。 |
通过创意分享和应用场景思考,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应用能力,增强学生对美术创作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同时课后拓展任务有助于延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创新实践能力。 |
|
记录人:徐忆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