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8日美术组三位成员在一办进行集体备课:《我的星期天》磨课。
南郊小学备课组记录表
美术 备课组 组长 龚静菊 活动时间 2025.5.8
主题: |
《我的星期天》 |
主持人: |
王歆玥 |
对象: |
美术组 |
地点 |
一办 |
日期 |
5.8 |
过程记录: 王:
《我的星期天》 |
小问题及 教学目标 |
小问题: 1.如何根据个人喜好合理安排星期天的时间? 2.怎样用不同方式制作既清晰又美观的时间表? 3.如何使时间表的安排与制作更便捷高效?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清晰说出自己在星期天想做的事情,并将其合理安排到时间表中。 掌握至少两种制作时间表的方法,如照片剪贴、手绘、利用软件等,并能使时间表布局合理、美观。 2. 通过小组讨论和个人实践,提高规划时间和组织活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用不同形式呈现时间表。 3. 引导学生珍惜时间,意识到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参与的态度,增强自我管理意识。 |
教学重点 |
学会根据个人兴趣和实际情况制定星期天的时间表。掌握多种制作时间表的技巧,如不同类型(曲线型、事件型、表盘型)的设计方法。 |
教学难点 |
如何在时间表中科学、合理地分配时间,确保各项活动有序开展。创新设计时间表,使其兼具实用性和美观性,并能体现个人特色。 |
教学过程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教学准备 |
收集不同类型的时间表模板(纸质版、电子版)、准备绘画工具(彩笔、纸张、剪刀、胶水等)、多媒体课件(包含时间管理的小故事、优秀时间表案例展示等)。 |
回忆自己在星期天通常想做的事情,可提前准备一些相关照片 |
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创作材料,便于学生直观了解时间表的形式和制作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灵感。 让学生在课前对教学内容有初步思考,提高课堂参与度和学习效率,使教学更具针对性。 |
学习情境 |
展示多媒体课件,呈现一些孩子们丰富多彩的星期天活动图片,如在公园玩耍、参观博物馆、参加兴趣班等,并提问:“同学们,看到这些图片,你们是不是也想到了自己的星期天呢?星期天快到了,难得的周末时光,你想做什么呢?” 引导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想法。
|
学生踊跃回答,说出自己在星期天渴望进行的活动,如画画、踢球、看电影等。 |
通过生动的图片和问题引导,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索欲望,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 制定星期天时间表。 |
问题导入 |
在黑板上写下几个学生提到的活动,如 “读书”“玩游戏”“跳舞” 等,然后问:“这么多有趣的事情,我们怎么才能合理安排它们呢?大家有没有什么好办法?” 引导学生思考时间分配的问题。
|
学生分组讨论,尝试提出一些简单的时间安排建议,如 “先做重要的事情”“给每个活动分配固定的时间” 等,但可能表述不够系统和准确。 |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初步思考时间管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小组合作能力,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
环节一(感知体验) |
讲解任务要求,指导学生试着把时间和事情一一对照,制订一份时间表。例如,给出一个简单的示例:“9:00 - 10:00 读书,14:30 - 16:00 在小区花园里玩,19:00 - 20:00 在游乐园玩碰碰车”,让学生明白如何将活动与时间进行匹配。同时,在教室巡回指导,观察学生的进展情况,及时解答学生在时间设定和活动安排上的疑问。 |
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开始动手制定时间表。他们会认真思考每个活动所需的时间,并将其填入表格中,可能会参考教材中的示例或与同桌交流讨论。 |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初步掌握制定时间表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时间观念,使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
环节二(创想实践) |
展示不同形式的时间表案例,如曲线型时间表、事件型时间表、表盘型时间表等,引导学生观察其特点和设计思路。然后提出任务:“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会了简单的时间表制作,现在请大家发挥想象力,用多种方式完成时间表,看一看怎样安排既清晰又美观。大家可以尝试改变表格的形状、添加装饰元素或者用不同的颜色来区分不同的活动。” 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同时提醒学生注意时间分配的合理性和活动的可行性。在学生创作过程中,继续巡视指导,对遇到困难的学生给予启发和帮助,对有创意的想法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 |
学生受到教师展示案例的启发,积极投入到创作中。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创意,选择合适的方式来制作时间表。有的学生可能会用彩笔绘制精美的图案来代表不同的活动,有的学生可能会利用电脑软件设计独特的时间表模板,还有的学生可能会将照片剪贴在时间表周围,使其更加生动有趣。在制作过程中,学生们会不断调整时间安排和设计布局,力求达到最佳效果。 |
通过展示多样的案例,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不同的时间表制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艺术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新精神。 |
环节三 (活动拓展) |
引导学生思考 “怎样让时间表的安排和制作更容易?”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每个小组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经验。然后总结学生的观点,并补充一些实用的技巧,如 “把时间表按颜色区分,将想做的事画成小图,贴在对应的时间栏里,就可以随时调整了”。同时,向学生强调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引用 “一寸光阴一寸金” 的俗语,提醒学生要好好珍惜时光。 |
学生分组热烈讨论,积极分享自己在制作时间表过程中的心得和体会,如 “提前规划好活动顺序可以使制作更顺利”“使用便签纸可以方便调整时间安排” 等。认真倾听教师的总结和建议,进一步加深对时间管理和时间表制作的理解。 |
通过小组讨论和教师总结,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习他人的经验,进一步优化自己的时间管理方法和时间表制作技巧。同时,强化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升华。 |
课后拓展 |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根据本节课所学知识,为下一周的课余时间制定一份详细的时间表,并在一周内按照时间表执行,记录执行过程中的感受和遇到的问题。下节课上课前,请几位同学分享自己的实践经验和体会。 |
学生根据作业要求进行记录和策划实施。 |
让学生将课堂所学的时间管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通过亲自动手制定时间表,加深对如何合理分配时间、平衡各项事务的理解,真正实现知识的内化,而非停留在理论层面。 |
作业设计 |
1.按照本节课所学,为下周的课余时间制定一份详细的时间表,要求至少包含 5 项活动,且时间安排合理、清晰。 2.用照片或手绘的方式记录自己执行时间表过程中的一个精彩瞬间,并在下节课上与同学们分享。 |
龚:教学情境创设生动有趣,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迅速融入课堂教学。教学环节设计紧凑,从感知体验到创想实践再到活动拓展,层层递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时间表的制定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能力。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自主探究,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思考和创作,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小组讨论和交流活动丰富,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和经验分享,培养了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徐:在教学过程中,个别学生的创意和想法未能得到充分展示和关注,可能会影响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一些基础较弱或动手能力较差的学生,在时间表制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较多困难,教师的个别指导还需进一步加强。在时间把控上还需更加精准,确保每个教学环节都能顺利完成,不影响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 |
记录人:徐忆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