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学期作为课题研究的收尾阶段,围绕 “理论深化、实践落地、成果整合” 三大核心目标推进工作,具体进展如下: 理论再学习与论文攻坚(2 - 3 月):组织课题核心组召开学期启动会,明确本学期结题冲刺任务;开展寒假读书心得交流会,重点研读《非遗文化传承与思政教育融合路径研究》《新时代青少年 “三气” 培育的实践逻辑》等文献,进一步厘清 “非遗 +” 文化与 “三气” 培育的内在关联;督促课题组教师结合前期实践撰写结题相关论文,完成 3 篇核心论文的修改与投稿。 “非遗+节日”课例深化研究(4 -5月):聚焦清明节、端午节、劳动节等传统及现代节日,结合太仓本地非遗资源(如南郊小学昆曲、新区三小楹联),开发“非遗+节日”融合课例6节,其中《端午制香囊・承文化骨气》《清明咏楹联・立报国志气》2 节课例在太仓市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研活动中展示;通过课堂实践与课后研讨,总结出“节日溯源、非遗体验、精神提炼、行动践行”的课例开发路径,形成《“非遗+节日”文化传承资源总结报告》。 结题准备与成果梳理(6 月):组织课题组成员系统整理研究资料,包括课例视频、学生实践作品、教师论文、调查报告等,按 “理论研究、实践探索、成果产出”三大板块分类归档;召开结题工作推进会,明确结题报告、课例集、论文集的撰写规范与分工;结合学期社团巡回展示活动(如昆曲展演、楹联创作展、非遗技能作品展),提炼非遗项目在“三气”培育中的实施策略,形成《“非遗+”文化传承策略群经验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