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育人”视域下小学音乐教学的实践研究》
调查报告
太仓市科教新城南郊小学 顾晓莉
调查背景:新时代教育理念强调“五育并举”,美育作为其中重要一环,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学音乐教学作为美育的重要载体,承担着培养学生审美情趣、艺术修养和人文素养的重任。然而,当前小学音乐教学存在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陈旧、评价方式单一等问题,难以有效落实“以美育人”的理念。为了深入了解我校音乐教学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课题组开展了此次调查。
问卷设计:本次调查问卷分为教师卷和学生卷。教师卷主要从教师的视角调查学校音乐教学的现状、教学方法、评价方式及存在的问题;学生卷则从学生的视角调查学生对音乐课程的喜爱程度、学习体验及对音乐教学的期望。通过问卷调查,旨在为后续“以美育人”视域下小学音乐教学的实践研究提供数据支持,优化音乐教学策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问卷调查:本次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面向三至六年级学生和全体音乐教师发放问卷。共收到有效学生问卷216份,教师问卷49份。后期对问卷进行了数据统计和分析。
项目一:对音乐教学现状的调查
问题1:您认为学校音乐教学内容主要有哪些?(多选)(教师卷) 问题2:你所在学校音乐教学内容主要有哪些?(多选)(学生卷) |
选项 |
教师 |
学生 |
教材内容 |
98.0% |
95.5% |
民族音乐 |
87.8% |
67.3% |
现代流行音乐 |
73.5% |
54.6% |
跨学科内容(如音乐与美术、语文) |
61.2% |
45.4% |
校园文化活动(如校歌、文艺汇演) |
85.7% |
72.3% |
其他(请注明) |
4.1%(音乐剧表演) |
2.3%(音乐游戏) |
|
|
|
|
|
|
问题3:您认为哪些音乐教学内容学生会比较积极的响应?(多选)(教师卷) 问题3:以下音乐教学内容,你最喜欢的有哪些?(多选)(学生卷) |
教材内容 |
75.5% |
83.3% |
民族音乐 |
89.8% |
76.5% |
现代流行音乐 |
67.3% |
61.2% |
跨学科内容(如音乐与美术、语文) |
71.4% |
58.3% |
校园文化活动(如校歌、文艺汇演) |
83.7% |
70.4% |
音乐游戏 |
58.9% |
45.6% |
|
|
|
|
|
|
|
|
|
在本次调查中,共收集到49份教师问卷,其中31位教师提出了建议;216份学生问卷中,有123位学生提出了看法。
问题14:你认为学校目前可以增加哪些音乐教学内容,如何实施和评价音乐教学?(填空)(教师卷) |
建议 |
1、增加跨学科内容,如音乐与美术、语文的结合,通过项目化学习的方式实施,评价可通过学生的创作成果展示。 |
2、引入现代流行音乐元素,结合校园文化活动,如举办流行音乐演唱会或音乐节。 |
3、开设音乐游戏和音乐剧表演课程,通过实践活动和学生自评、互评的方式进行评价。 |
4、加强民族音乐的教学,邀请民间艺人进校授课,通过展示传统乐器演奏等方式增强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
5、建立音乐学习档案,记录学生的音乐学习过程和成果,作为评价的重要依据。 |
6、开展课内外音乐实践活动,如参观音乐博物馆、参加社区音乐活动等,评价可通过学生的活动感受和实践报告进行。 |
7、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设计音乐课程内容,低年级注重趣味性,高年级注重深度和广度。 |
8、多而杂,形式主义,希望精简一些。 |
9、评价方式多样化,结合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和家长评价,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
问题14:你希望哪些感兴趣的内容加入音乐课程?(填空)(学生卷) |
1、现代流行音乐和音乐剧表演。 |
2、音乐与美术、语文的跨学科内容,如音乐绘画创作、音乐故事创作等。 |
3、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如民族乐器演奏、传统音乐欣赏等。 |
4、课内外音乐实践活动,如参观音乐博物馆、参加社区音乐活动等。 |
5、音乐游戏和趣味音乐活动,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
6、举办校园音乐节或流行音乐演唱会,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 |
7、开设音乐创作课程,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 |
8、各类校园音乐文化活动。 |
9、增加与生活相关的音乐内容,如音乐与情感表达、音乐与生活场景等。 |
通过对学校现有音乐教学内容的调查反馈,发现目前的音乐教学内容以教材内容、民族音乐和校园文化活动为主,较为单一。学生对跨学科内容、现代流行音乐和音乐游戏等兴趣较高。教师建议增加跨学科内容、现代流行音乐元素,并通过实践活动和多样化评价方式提升教学效果。学生则希望加入更多趣味性内容,如音乐游戏、音乐剧表演和课内外实践活动。由此可见,学校音乐课程需要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完善评价体系,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升音乐教学的育人功能。
项目二:对小学音乐教学实施情况的调查
实施方式
问题11:您认为学校音乐教学的主要方式排序在前三位的是?(限选三项)(教师卷) |
选项 |
占比 |
传授式 |
51.0% |
启发式 |
54.1% |
活动式 |
84.7% |
|
|
|
|
|
|
实施效果
教师卷 |
问题9:您认为学校开展的音乐教学有效性排在前五位的是?(限选五项) |
问题10:您认为下列音乐教学内容哪些是当前最需要解决的?(限选五项) |
选项 |
占比 |
排名 |
占比 |
排名 |
教材内容 |
89.8% |
1 |
32.7% |
7 |
民族音乐 |
83.7% |
2 |
34.6% |
4 |
校园文化活动 |
75.5% |
3 |
45.1% |
2 |
跨学科内容 |
67.3% |
4 |
51.0% |
1 |
现代流行音乐 |
61.2% |
5 |
34.6% |
4 |
学生卷 |
选项 |
占比 |
问题10:你认为学校音乐教学的实施对自己的改变程度如何? |
十分大 |
53.7% |
比较大 |
35.19% |
一般 |
11.11% |
几乎没改变 |
0% |
问题11:你认为下列哪些音乐教学内容对你改变最大?(多选) |
校园文化活动 |
72.3% |
民族音乐 |
69.9% |
教材内容 |
66.7% |
跨学科内容 |
58.3% |
现代流行音乐 |
45.6% |
|
|
|
|
|
|
|
|
|
|
|
|
调查结果分析:
目前小学音乐教学实施方式仍以活动式、传授式和启发式为主,缺乏多样性和创新性。在对音乐教学有效性的调查中发现,教师认为排在前五的是:校园文化活动、民族音乐、教材内容、跨学科内容和现代流行音乐;在问及学生下列音乐教学内容哪些是当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学生的回答排在前五的是:跨学科内容、校园文化活动、民族音乐、现代流行音乐和教材内容。由此可见,目前的音乐教学方法上存在着集中灌输多,启发引导少;理论讲得多,自身实践少;消极应付多,解决实际问题少;单兵独进多,联合作战少。在音乐教学工作中存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不良现象,没有深入学生的心灵深处解决具体问题。
项目三:对小学音乐教学评价方式的调查
在项目化推进小学音乐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中,创新音乐教学的评价机制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因此,教师卷问题6、问题7以及学生卷问题7、问题12就是围绕教师目前是如何对学生音乐课程进行评价展开调查。
问题7:你经常对学生采用的音乐学习结果评价方式是?(教师卷) 问题12:学期末,老师如何检测音乐课程的学习情况?(学生卷) |
选项 |
教师 |
学生 |
观察记录 |
87.76% |
79.63% |
描述性评价 |
83.67% |
56.94% |
考试成绩评价 |
36.73% |
59.26% |
口头评价 |
67.35% |
27.31% |
学生自评与互评 |
81.63% |
49.54% |
家长参与评价 |
65.31% |
30.56% |
成长记录袋评价 |
40.82% |
31.48% |
问题6:您是否邀请家长参与音乐课程的实施与评价?(教师卷) 问题7:学校和老师是否邀请家长参与学校音乐课程?(学生卷) |
从不 |
6.12% |
12.04% |
有时 |
46.94% |
54.17% |
经常 |
46.94% |
33.8% |
通过上述数据,目前学校音乐评价还是以“考试成绩评价”和“描述性评价”为主,教师在学生的音乐学习评价上拥有绝对话语权,学生只是被动接受评价,对于评价的结果和对其价值评判无权异议。这种封闭性的评价方式,致使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相分离,评价不再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的对话、理解和协商,而成了评价者(教师)单方面的独断专行。新课改下,注重多元评价主体,学生、家长都可以参与音乐评价,旨在多方面评价学生的音乐水平。
研究方向
在调查中发现,目前我校音乐教学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1.教学内容单一:音乐教学内容多以教材为主,缺乏与学生生活实际、社会文化及多元文化的结合,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教学方法传统:音乐教学仍以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为主,缺乏多样性和创新性,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较低,缺乏主动探索和创造的机会。
3.评价方式片面:音乐教学评价主要以学生的演唱、演奏等技能表现为主,缺乏对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创造力、情感体验等综合素质的全面评价,评价主体单一,缺乏互动性和多元性。
为了实现学校音乐课程的系统性、有序化,加强顶层设计,明确各个课程之间的关系,增强音乐教学的实效性,以“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和审美素养的学生”为目标,借鉴学科教育课程化的某些优势,把美育理念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把当前课程改革的理念和学校音乐教学经验有机结合,整合学校、社会、家庭诸方面力量,不断创设开放、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音乐文化环境,以此塑造学生人格,陶冶学生情操。
课题组将以项目化学习为抓手推进音乐课程的建构和实施,使得课程将美育的思想、观点应用于真实的社会实践,为了达成这个目标,让学生完成一个真实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自己完成该任务,并采用真实性评价等评价方式。推动促进音乐教学的体验性、实践性和探究性。
“以美育人”音乐教学将以审美为核心,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观照学生幸福学习,引导学生建构幸福生活的过程。其实施机制将经历审美体验、情感表达和文化传承三个阶段,即“美育三重境界”。通过审美体验提升学生对音乐美的感知能力,通过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通过文化传承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实施开放式的音乐教育、实践式的音乐活动和体验式的音乐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打造具有健全人格和审美能力的“美少年”,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