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润幸福:小学陶泥造型多模态学习的实践研究》调查报告
            作者:王歆玥    时间:2025-04-03    点击数:
         
    
《浸润幸福:小学陶泥造型多模态学习的实践研究》
调查报告
太仓市科教新城南郊小学课题组
调查背景:在当今教育强调学生全面发展与素质提升的背景下,美术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情感素养具有关键作用。然而,当前小学美术教育存在课程资源缺乏、教学方式单一、课堂数量不足等问题,难以满足学生美术素养发展需求,也无法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充分体验到幸福。为深入了解我校美术课程现状,尤其是陶泥造型课程在多模态学习方面的情况,为《浸润幸福:小学陶泥造型多模态学习的实践研究》课题提供有力依据,特开展此次调查。
问卷设计:本次问卷分别从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设计。教师问卷聚焦于学校美术课程(重点是陶泥造型课程)的课程建构、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方面,旨在了解教师对现有课程的看法、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对改进课程的建议;学生问卷则主要围绕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兴趣、参与度、在课程中的幸福体验,以及对陶泥造型课程多模态学习的感受和期望展开,以获取学生的真实需求和反馈。
问卷调查:本次调查采用分层抽样与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式。在学校一—三年级中,先按照年级分层,然后在每个年级中随机抽取2个班级,每班抽取35位学生参与问卷调查,最终回收有效学生问卷187份。面向学校全体美术教师发放问卷,共回收有效教师问卷25份。后续对问卷数据进行详细统计与深入分析。
项目一:对美术(陶泥造型)课程建构情况的调查
1.课程形式
 
  
   | 问题1:您认为学校开展美术(陶泥造型)课程的形式有哪些?(多选)(教师卷)问题1:你所在学校开展美术(陶泥造型)课程的形式有哪些?(多选)(学生卷)
 | 选项 | 教师 | 学生 | 
  
   | 课堂教学 | 63.26% | 81.3% | 
  
   | 社团拓展 | 22.12% | 13.54% | 
  
   | 校园艺术活动 | 9.08% | 3.94% | 
  
   | 校外艺术实践 | 1.91% | 0.76% | 
  
   | 校园文化(宣传栏、文化墙等) | 1.09% | 0.46% | 
  
   | 其他(请注明) | 2.54%(班级创意活动) | 0% | 
 
2.学生喜爱的课程形式
 
  
   | 问题2:您认为哪些美术(陶泥造型)课程学生会比较积极响应?(多选)(教师卷)问题2:以下美术(陶泥造型)课程,你最喜欢的有哪些?(多选)(学生卷)
 | 选项 | 教师 | 学生 | 
  
   | 陶泥造型实践课 | 47.96% | 24.34% | 
  
   | 美术作品欣赏课(陶泥作品) | 2.26% | 3.46% | 
  
   | 美术创意活动(陶泥与其它材料结合) | 25.46% | 38.61% | 
  
   | 艺术史知识讲解(动画讲解陶泥相关知识) | 10.78% | 7.32% | 
  
   | 其他 | 13.54%(校外实践) | 26.27%(校外实践) | 
 
在教师问卷中,9位教师提出建议,如增加陶泥造型与传统文化融合的内容,像制作古代陶俑、传统陶艺器皿等;丰富陶泥造型课程的材料运用,引入更多自然材料与陶泥搭配创作;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分层设计课程内容,低年段注重趣味性,高年段强调技巧与创意提升。
学生问卷中,有30位学生发表看法,希望加入动漫形象陶泥制作、陶泥故事场景创作等内容;还希望能在课程中学习不同国家的陶艺文化,拓宽视野。
通过调查发现,学校目前美术(陶泥造型)课程形式以课堂教学和社团拓展为主,形式相对单一,且校外艺术实践等拓展形式占比较低。学生对陶泥造型实践课和创意活动兴趣较高,但课程在内容丰富度和文化多元性方面有待提升,未能充分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项目二:对美术(陶泥造型)课程实施情况的调查
1.实施方式
 
  
   | 问题3:您认为学校美术(陶泥造型)课程的主要实施方式排序在前三位的是?(限选三项)(教师卷) | 选项 | 占比 | 
  
   | 传授式 | 48.98% | 
  
   | 示范法 | 55.1% | 
  
   | 实践操作法 | 53.06% | 
  
   | 小组合作法 | 83.67% | 
  
   | 探究式 | 36.73% | 
 
2.实施效果
 
  
   | 教师卷 | 问题4:您认为学校开展的美术(陶泥造型)课程有效性排在前三位的是?(限选三项) | 问题5:您认为下列美术(陶泥造型)课程哪些是当前最需要改进的?(限选三项) | 
  
   | 选项 | 占比 | 排名 | 占比 | 排名 | 
  
   | 陶泥造型实践操作能力提升 | 85.71% | 2 | 32.67% | 5 | 
  
   | 审美能力培养 | 69.35% | 3 | 34.69% | 3 | 
  
   | 创造力激发 | 87.76% | 1 | 34.69% | 3 | 
  
   | 课程内容趣味性 | 63.31% | 4 | 51.02% | 2 | 
  
   | 教学方式多样性 | 65.31% | 5 | 63.18% | 1 | 
  
   | 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程度 | 22.45% | 6 | 33.25% | 4 | 
  
   | 其它(请注明) | 0%0 | 7 | 0% | 6 | 
 
 
  
   | 学生卷 | 选项 | 占比 | 
  
   | 问题3:你认为学校美术(陶泥造型)课程的实施对自己的影响程度如何? | 十分大 | 40.7% | 
  
   | 比较大 | 29.19% | 
  
   | 一般 | 21.12% | 
  
   | 几乎没改变 | 8.9% | 
  
   | 问题4:你认为下列哪些方面是美术(陶泥造型)课程对你影响较大的?(多选) | 动手能力提高 | 76.67% | 
  
   | 想象力丰富 | 69.91% | 
  
   | 了解艺术知识 | 59.81% | 
  
   | 学会团队合作 | 64.35% | 
  
   | 其它(请注明) | 0.86%(学校活动) | 
 
3.不足之处
 
  
   | 问题6:你认为目前学校美术(陶泥造型)课程的不足之处是?(多选)(教师卷) | 选项 | 占比 | 
  
   | 课程内容枯燥,缺乏吸引力 | 33.82% | 
  
   | 教学方式单一,缺乏创新 | 29.45% | 
  
   | 实践时间不足 | 78.22% | 
  
   | 与其他学科融合不够 | 55.1% | 
  
   | 评价方式不能全面反映学生水平 | 10.16% | 
 
调查显示,学校美术(陶泥造型)课程实施以实践操作法、示范法为主,但讲授法仍占一定比例,探究法等新兴教学方法运用较少。在实施效果上,教师和学生都认可课程在提升动手能力方面的作用,但课程内容趣味性、教学方式多样性以及与生活实际联系方面存在不足,需要改进。
项目三:对美术(陶泥造型)课程评价方式的调查
1.评价方式
 
  
   | 问题7:你经常对学生采用的美术(陶泥造型)课程学习结果评价方式是?(教师卷)问题5:学期末,老师如何检测美术(陶泥造型)课程的学习情况?(学生卷)
 | 选项 | 教师 | 学生 | 
  
   | 课堂表现评价 | 36.67% | 48.51% | 
  
   | 作品成绩评价 | 83.73% | 67.86% | 
  
   | 口头评价 | 7.33% | 25.63% | 
  
   | 学生自评与互评 | 79.52% | 58.24% | 
  
   | 家长参与评价 | 68.31% | 47.66% | 
  
   | 成长记录袋评价 | 40.82% | 72.32% | 
 
2.评价主体参与情况
 
  
   | 问题8:您是否邀请家长参与美术(陶泥造型)课程的实施与评价?(教师卷)问题6:学校和老师是否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美术(陶泥造型)课程?(学生卷)
 | 从不 | 84.24% | 74.17% | 
  
   | 有时 | 15.09% | 13.8% | 
  
   | 经常 | 0.67% | 2.04% | 
 
目前学校美术(陶泥造型)课程评价以作品评价和课堂表现评价为主,考试成绩评价占比相对较低,学生自评与互评以及家长参与评价的比例不高。评价主体参与度不够全面,尚未充分发挥多元评价的作用。
研究方向
综合本次调查结果,目前学校美术(陶泥造型)课程存在以下问题:1.课程建构方面,形式和内容较为单一,缺乏文化深度和多元性;2.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学方式不够灵活多样,实践时间不足,与生活实际和其他学科联系不紧密;3.课程评价方式不够完善,评价主体参与不充分,难以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针对这些问题,本课题后续研究将聚焦于构建更加丰富多元的陶泥造型课程体系,融入多模态教学理念,增强课程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创新教学方式,增加探究式、体验式教学,加强课程与生活实际及其他学科的融合;完善评价机制,引入多元评价主体,建立全面科学的评价体系,以实现“浸润幸福”的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幸福感,推动学校美术教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