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幸福文化课程之幸福节日课程——“非遗焕新彩 五育润童心”项目 1.项目启动:入项活动、驱动问题:①什么是“非遗文化”,“非遗文化”又有哪些呢? ②作为一名少先队员,如何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对“非遗文化”的尊敬与热爱? ③在新时代,我们应该怎样传承和发扬“非遗文化”? 2. 项目实施过程: 活动准备: ①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如“非遗文化之漆扇”主题班会、“非遗文化之扎染”主题班会等,让不同中队的学生了解各自所要项目化探索的“非遗文化”知识内含。 ②组织开展“非遗”项目实践体验课程。如各班充分利用综合实践课程,加开“非遗文化之漆扇”等实践体验课程,让学生能够真切体验到“非遗”项目的内含与技法。亲身参与非遗体验,能让学生更深刻理解文化内涵,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同时能放松身心,纾解压力。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③开展“非遗焕新彩 五育润童心”项目活动,各班派出志愿者和讲解员进行“非遗文化”的传播与体验活动。 活动过程:①德育慧“心”——例如慈善绘画、你画我猜、八礼四仪等 ②智育强“心”——例如科学小实验、二十四点、算数拥抱等 ③体育健“心”——例如武术、舒尔特方格挑战、传统游戏等 ④美育愈“心”——例如音乐治疗、活字印刷、书法等 ⑤劳育润“心”——例如漆扇制作、植物拓印、扎染等 3.项目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五育(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与非遗文化结合的相关活动,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引导学生更好地了解和学习非遗文化,使其在校园内能够接触和体验到更多的非遗元素,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升心理健康,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4.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和挑战 5. 项目的改进和完善措施 6. 成果展示及总结反思 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已形成了比较成熟的项目化推进小学“SAE”幸福德育课程实践的方案和路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