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课题研究记录

作者: 时间:2024-01-08 点击数:

数形结合教学中提升小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实践研究

为进一步体现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课题主持人2023年1225结合之前的课题课例四下《用数对确定位置》五下《分数的意义》,通过总结提炼,提炼出运用数形结合思想,优化概念教学的一般方法。


课题研究记录表

课题题目

数形结合教学中提升小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实践研究

课题类别

专项(小学生良好学习品质)

立项编号

ZX2022001

出席对象

课题主持人

地点

办公室

时间

20231225

研究主题

如何利用数形结合思想优化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形成一般方法

所要解决问题

1)概念教学的难点

2)探索数形结合思想在概念教学中的运用

3)运用数形结合思想,优化概念教学的一般方法

研究方法

课例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比较总结法

 

 

 

 

 

 

文献研究

浅议概念教学中的“数形结合”—黄蓉

数形结合思想在概念教学中的渗透—罗龙珠

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邱志红 章琼

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陈兴平

比较总结课例

五下《分数的意义》

1.活动一:以形助数感知概念,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师:在三年级时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研究分数。

师:老师给大家安排了一个活动,你能在便利贴上用画图的方法表示出心目中的吗?(两分钟)

师:老师挑选了一些同学的作品,看懂了吗,谁能说一说?

注意交流格式:把××平均分成××份,表示这样的××份,就是

师:老师也画了一个,谁能说一说?(计量单位的作品)

师:这些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生:平均分的对象不同。

师:你能把这些平均分的对象分分类吗?

生:把××平均分,可以概括成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把××平均分,可以概括成把一个图形平均分;(1米换成1小时)把××平均分,可以概括成把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把××平均分,可以概括成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

师:想一想这里的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和哪一个自然数有关?

生:自然数1

师:在数学上,平均分的对象无论是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 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作单位“1”

小组交流:你的作品是把什么看作单位“1”的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我把一个苹果看做单位1……

师:为什么单位“1”都是不一样的,却都可以用来表示?

生:都平均分成了4份,表示这样的3份。

师:不管这个单位“1”是什么,只要被平均分成了4份,表示这样的3份,就是

师:表示什么?谁能再概括一点?

生: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3份,就是。(更概括、简洁)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下面每个分数的含义你知道吗?

例子:

师:接下来小组内互相说一个分数,说说它的单位“1”可能是什么,并说说它的含义。

师:这样说分数你说的完吗?那谁能用一句话概括一下什么样的数是分数?

师总结:像这样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作分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分数的意义。(板书:分数的意义)

1.下面的分数分别是把什么看做单位“1”,你能用图示的方法表示每个分数的含义吗?

1)五年级三班学生中,会打乒乓球的占

2)地球表面有 被海洋覆盖。

3)一节课的时间是 小时。

拓展:在一节课上,同学们用这节课时间的做实验。

生:1中把五(1)班学生数量看做单位1”,平均分成9份,会打乒乓球的学生有这样的5份。

生:第(2)题中把地球表面积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100份,海洋的面积有这样的71份。

师:其实这句话里面还隐藏了另外一个分数?你们知道吗?

生:地球的表面有一百分之二十九的陆地面积。

师:第(3)题中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呢?

生:小时就是1小时的这里就是把1小时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3份,1节课的时间有这样的2份。

老师这里还有一个,这里的和前面有什么区别呢?

生:这里的是把一节课的时间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3份,做实验的时间是这样的2份。尽管分数都可以理解为把单位“1”平均分后得到的数,但由于具体情境中,单位“1”表示的是不同的数量,所以相关分数的实际意义也就不同。

设计意图:环节我进行三个层次的教学:第一层次采用以形助数的思想策略让学生用画图的方法表示出,学生有了很多表示的方法,借助图形让学生初步感知分数的概念,培养思维的灵活性。第二层次,根据平均分的对象进行分类引出单位“1”的概念,再回到学生作品中,询问单位“1”是什么,以形助数使抽象的概念回归到具体实例中去,从而帮助学生对单位1形成更加清晰的认识。第三层次:从概括的含义,到说一说的含义,再次运用以形助数询问单位“1”可能是什么?深化学生对单位“1”的理解。最后让学生试着说说什么样的数叫作分数,是抽象基础上的概括。】

2.活动二:以形助数形成概念,培养思维的批判性

 

分一分,涂一涂,用阴影表示你想表示的分数。

展示学生作品

师:这4个分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生:平均分的份数相同,表示的份数不同。

师:这里的表示什么?

生:把五个三角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5份,表示这样的1份。

师:里有几个呢?

生:里有2个···

师:他们都可以看作由几个累加得到的,所以是这几个分数的分数单位,在数学上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我们把其中表示1份的数叫作分数单位。

拓展:老师给大家再加上7个这样的三角形,你还能像刚刚那样分一分,涂一涂,用阴影表示你想表示的分数吗?(一分钟)

 

师:先用分数表示各图中的涂色部分,再说说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以及各有几个这样的单位。

1:的分数单位是,有2个

2:的分数单位是,有3个

3:的分数单位是,有3个

4:的分数单位是,有2个

5:的分数单位是,有1个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揭示分数单位的含义。学生建构了分数意义的概念后,在建构分数单位的概念时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往往是一带而过。但是学生看似知道了分数单位的意思,但其实对于概念背后的问题并不清楚,呈现出的是似懂非懂的状态。这一环节我借助图形,以形助数让学生表示出分母相同,分子不同的分数,自然感受到分数单位,并注意到其他的分数都和它有着密切的关系,任何一个分数都是由一个或几个分数单位组成的。紧接着增加三角形的个数,让学生分一分涂一涂,以形助数,利用学生表示出的不同的分数,加深了学生对分数单位的理解。】

谈话通过刚刚的学习,相信大家对分数一定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接下来请大家完成巩固练习

3.活动三:数形互助内化概念,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巩固练习:分数也可以用直线上的点来表示。你能在括号里填上分数吗?

 

 

:展示学生作品,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把什么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

(第三个括号)生:,你们都是这样填的吗?,为什么?

师:这两个分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生:大小相同,分数单位不同。

拓展提高:请你任意选用圆片,涂一涂分一分表示出你想表示的分数。

 

设计意图:本次练习从以数解形、以形助数、数形互助三个方面,让学生加深分数、分数单位、单位“1”概念的理解,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建立和完善。

 

四下《数对确定位置》

一、以形助数:感知数对,培养推理意识和抽象能力。

1.介绍寻宝游戏及规则。

第一关:(出示PPT,只有一颗),提问:真蓝宝石的位置?

预设:在屏幕中间

2.第二关:(出示PPT,一行蓝宝石),提问:真蓝宝石的位置?

预设:每一个都有可能,不能确定。

师提示(板书:4),再次提问:能确定真蓝宝石的位置吗?

预设:从左往右数的第四个;从右往左数的第四个。

追问:为什么给了一个提示:数4”,还不能确定?

预设:数的方向不知道。

师提示(板书:方向 →),提问:现在能确定了吗?

预设:从左往右数的第四个。

总结:当物体在一条直线上时,确定数的方向后用一个数字便能确定物体的位置。

3.第三关:(出示PPT,一面蓝宝石),提问:能确定真蓝宝石的位置吗?

预设:每一个都有可能,不能确定。

追问:如果提示这一个数(手指黑板上的 4),能确定吗?(不能)

追问:为什么?

师提示:在4后面板书“,2”。提问:现在能确定了吗?

让学生在导学单圆点图上把有可能是真蓝宝石的位置做好标记。并请学生上台具体说一说原因,说清楚对42的理解?

指出:数学上,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

反问:真蓝宝石只有一个为什么却有不同的位置?有什么困惑?

预设:

1)这里的42,谁表示列,谁表示行。列和行表示的顺序。

2)数列、数行的方向是怎样的。数的方向。

师提示:这点的位置和这两个数有关。(在点的上面板书21 )现在能确定真蓝宝石的位置吗?学生独立思考,随后小组交流。

预设:因为这个点在从左往右第2列,从下往上第1行,所以,第一个数表示列数,方向是从左往右;第二个数表示行数,方向是从下往上。所以21表示的就是第2列第1行(动画演示)。

教师借机引导学生完整的指出从左往右的5列和从下往上的5行。

追问:42这两个数表示的含义。(第4列第2行)并确定真蓝宝石的位置。

二、以数解形:应用数对,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表达能力。

1.总结数对的规则和含义并介绍数对的读写,完善板书如下。

     

( 4  ,  2 )

顺序    

方向

2.按照这样的规则,用数对表示出其他几个点的位置。

1)学生尝试用数对(24)(22)(44)来表示。

2)追问:(24)(42)这两个数对中用的数字都相同,为什么表示的位置却不一样?

3)追问:数对(22)和(44),同一个数字表示的含义一样吗?

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字位置不同表示的含义就不同,第一个数表示列,第二个数表示行。

3.在导学单点子图上找出数对(11)(25)(54)对应的点,并校对。

4.出示数对(21)(22)(24)(25),学生仔细观察。

预设:第一个数都是2;这几个数对都在第2列。

总结:在同一列上的数对第一个数相同。

追问:用一个数对表示出所有第2列上的点?(2x

游戏pk:找一找和(43)在同一列的数对。

追问:怎么才能又快又准确的找到数对?

引导学生观察错误答案,发现所有数对第二数都是3,说明他们都在第三行。

总结:在同一行上的数对第二个数相同。

追问:你用一个数对来表示所有第三行的点?(x3

5.练习:蓝宝石的位置正好能和图中三个点的位置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请找到蓝宝石可能的位置,并用数对表示。

三、数形互助:应用数对,培养应用意识和批判质疑能力。

1.疑问:老师在讲台上应该用哪一个数对确定教室里拥有真蓝宝同学的位置?

预设:学生意见不统一

指出:屏幕归屏幕,教室归教室。刚刚都是以大家的视角确定屏幕上点的位置,现在是以老师的视角来确定同学们的位置。从而确定教室里的第一列和第一行。

2.写下自己位置的数对,全班反馈。

3.师报数对,请相应学生起立。

4.背对学生,师根据学生给的数对,找出对应学生。

5.介绍其他生活中的数对。(播放生活中数对视频)

 

 

 

 

运用数形结合思想,优化概念教学的一般方法:

以形助数,感知形成概念

以数解形,理解内化概念

数形互助,巩固应用概念

物化成果

运用数形结合思想,优化概念教学(思维图)

 

Copyright @ 2022 太仓科教新城南郊小学版权所有  地址:太仓市科教新城常丰路66号    联系电话:(0512)53405437    邮编:21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