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课题研究

作者: 时间:2024-11-01 点击数:

为进一步厘清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课堂中德育应用的研究,完善和健全课程的实施机制,20241020日,在课题主持人余庭琪老师的组织安排下,课题组成员相聚在一起进行交流学习进行课例研究。

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教育是对人生命的成全,教育是人类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体育是人本能的脉动,“以体育人”是护佑生命的教育。思政与体育双向共融,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体育课程思政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和综合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我们相信由“体育”到“体育+育人”是体育教育成熟的标志。以身融思、以体证政,也是体育教师价值的提升。路长且阻,奋斗有我,未来可期。

课题研究记录表

课题题目

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课堂中德育应用的实践研究

课题类别

太仓规划

立项编号

L2022047

出席对象

张介亚朱国民朱静燕张青徐艺庭

地点

合班教室

时间

2024.10.20

研究主题

思政教育融入小学体育课堂的实践与策略研究

 

所要解决问题

思政教育融入小学体育课堂的实践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的思政教育策略

研究方法

课例研究法

 

 

 

 

 

 

过程:

通过查阅国家有关课程思政文件和课程思政案例,结合《原地侧向投掷轻物》教学特点,分析学情和教学现状,挖掘思政元素融入点,并对学生道德规范、安全意识、爱国主义思想和集体主义精神等思政元素进行充分研究,完成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分析。在分析课程思政融合的基础上,完成课程思政教学过程设计,并通过教学实践的反馈进一步提炼课程思政育人的资源及融入点,完善教学设计。

《原地侧向投掷轻物》是二年级学生接触投掷教学的主要教材内容之一,其课程的思政要素主要体现在文明、平等、公正、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道德规范;安全纪律意识;爱国主义思想;集体主义精神等方面。因此本文以“原地侧向投掷轻物”为例,探索思政元素融入小学体育课程教学内容设计,围绕知识目标与思政目标需要,设计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共四个环节,进行课程思政的实践研究。具体来说,《原地侧向投掷轻物》课程与思政教育的协同育人的融入点与教学内容设计.

思考:

可以通过创新体育课堂形式来建立与思政教育的联系。思政教育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主要指的是让学生具有自我认知能力、判断是非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育课程这种实践为主的课程可为思政教育创造良好的土壤,借助体育学科的实践活动夯实思政教育内容,对于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极为重要。如,在体育课堂上,教师在教完花样跳绳之后,可以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对跳绳方法进行创新,并在班级内进行评比,选择一个比分较高的跳绳方法作为体育课前的运动方式。这种比赛形式的活动,可帮助学生养成竞争意识,通过对跳绳方法的创新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极为有益。

可以通过创新体育课堂形式渗透思政教育内容。审美情操、行为习惯等,也是思政教育的重点内容,通过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和行为习惯的正确引导,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的人格魅力,这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均具有积极作用。实际上,在生活中大方得体的行为方式会带给人很好的第一印象,无论是在职场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得体的表现都能让人印象深刻。因此,在体育课堂中,除了教会学生特定的运动技巧以外,还要渗透一些美学艺术中能够体现力与美的内容,让学生认识形体美和健美的重要性。具体可以向学生展现一些体现力与美的技术动作,让学生深刻感知力与美的内在联系,并鼓励学生学习一些简单的动作。课堂的最后,要引导学生正确的走路姿势、坐姿,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态,促使学生身体的健康发育,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思政教育涉及的内容众多,对学生的良性发展均能起到有利的引导作用。但由于体育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很难保障对思政教育内容的全面渗透,当今需要为之努力的重点为:如何实现体育与思政的协同效应,如何发挥二者的最佳教育价值。虽然,现阶段各个学校已经在不断努力做出尝试,但思政教育与体育课程的协同发展还有很大的融合空间,这也将成为今后需要探索的重要课题。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够充分挖掘体育课堂的育人价值,实现体育教育和思政教育双赢的教育目标,培养出大量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物化成果

思政教育融入小学体育课堂的实践与策略研究

——以《原地侧向投掷轻物》一课为例

 

 

Copyright @ 2022 太仓科教新城南郊小学版权所有  地址:太仓市科教新城常丰路66号    联系电话:(0512)53405437    邮编:21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