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记录: 陈叶青: 教学目标: 1.认识“猴、块”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结”;会写“高、兴”等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利用动作演示等方法正确理解“掰、扛、扔、摘、捧、抱”等词,并能选几个词各说一句话;了解并积累“又×又×”式的词语。 3.借助插图,图文对照,读懂故事内容,并仿照“小猴子走到(哪里),看见(什么),就(怎么做)”的句式,说说故事的主要情节。 4.能推断小猴子最后“只好空着手回家去”的原因,初步明白做事情要目标明确,有始有终。 吉欣璐: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利用动作演示等方法正确理解“掰、扛、扔、摘、捧、抱”等词,并能选几个词各说一句话;了解并积累“又×又×”式的词语。 2.能推断小猴子最后“只好空着手回家去”的原因,初步明白做事情要目标明确,有始有终。 陈晓丽 1.朗读第1自然段,结合插图,说说小猴子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黑板出示表格,教师根据教学进展逐步粘贴表格内容,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看到了什么 |
做了什么 |
结果怎样 |
玉米结得又大又多 |
掰 扛 |
空着手 回家去 |
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 |
扔 摘 捧 |
满地的西瓜又大又圆 |
扔 摘 抱 |
小兔子蹦蹦跳跳 |
扔 追 |
(1)教师引导:小猴子在玉米地看到了什么?预设:他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 教师提问:小猴子为什么高兴? 学生回答:因为玉米又大又多。 教师讲解:“又大又多”说明玉米既大又多,同时具备两个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积累词语:“又×又×”式的词语表示一种事物同时具备两个特点。你能看图说一说吗? 学生交流讨论。 (2)教师追问:小猴子看到玉米又大又多后,做了什么呢? 预设: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 (板书:掰玉米) 许李男补充: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图做一做“掰”“扛”两个动作,并用这两个动词各说一句话。(出示课件17) 学生演示动作。 教师提问:小猴子为什么要扛着玉米往前走? 预设:因为玉米很大、很重。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能得到这么大的玉米,小猴子此时的心情一定很高兴。 (3)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现在请同学们想象着小猴子的样子再来读一读第1自然段,体会小猴子的动作。 吉欣璐: 写字教学 1. “往”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鼓励学生自主观察字的间架结构以及在田字格中的占位。“高”是上中下结构,上、中部分占比都比较小,下面的部分占比最大。 2.注意“兴”两点和撇的长短、书写位置 3.“着”的横画间距比较均匀。 学生描红,教师适时点评。 尹晨曦: 我会说: 一(只)鸟 一(条)小船 一(头)牛 一(艘)轮船 一(匹)马 一(片)沙滩 一(辆)汽车 一(座)果园 积累词语。 积累词语: ABAC 又(大)又(多) 又(大)又(红) 又(大)又(圆) 又(细)又(长) 又(脆)又(香) 又(松)又(软) 扩充词语: AABB蹦蹦跳跳 (高高兴兴) (多多少少) (欢欢乐乐) ABB 慢吞吞 白 (花花) 活(生生) 水(汪汪) 绿(油油) 亮(晶晶) 金(灿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