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建国: 义务教材关于“混合运算”的编写结构以往的小学教材对于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安排一般采用的是多次循环的编排方式,即在低年级逐步引入混合运算,直观描述运算顺序,接着逐步出现整数四则三步混合运算的各种情况。之后在高年级(第九册)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加以整理和概括--出现第一级运算和第二级运算的概念,为学生初中时学习第三级运算做准备,这样的编排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混合运算顺序的理解,逐步形成列综合算式的能力,但是也造成了循环过多,比较繁琐,教学步幅比较小,留给学生探索的空间不足等问题。 本教材根据新课标的理念与要求--“能结合现实素材理解运算顺序,并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改进了混合运算和运算顺序的编排方式。 首先在低年级结合现实的素材逐步引入混合运算,如一、二年级里出现的“加减混合”、“乘加、乘减”、“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等。使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初步理解混合运算的作用,体会运算顺序。 在中年级时,及本册的四则运算单元,结合解决问题,较为系统地介绍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分散了教学难点,减轻了学生学习的负担,也把原来比较枯燥的计算教学由于有了现实的背景而变得生动有趣,同时在丰富的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四年级出现比较抽象的运算顺序,符合学生数学学习的认知规律,并可促进学生的思维水平的提高。 教材体现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无论是内容的选择还是呈现方式上都很好的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它不仅结合了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强调了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其基本模式:问题情境--探究新知--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 本单元的内容分三段安排:第一段通过例1教学不含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第二段通过例2教学含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第三段通过例3教学含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教材结合学生混合运算安排学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从横向整合、纵向整合两方面来说。 横向整合:本单元先教学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其次是教学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最后教学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这样由浅入深的安排教学内容,有利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提高学生的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 纵向整合:已学过的相关内容(1)加、减、乘、除四则运算;(2)两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三年级下册)(3)用三部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本册第五单元)。后续学习的内容有(1)加法、乘法的运算规律及有关的简便计算(四年级下册);(2)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五年级上册);(3)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六年级上册)。 张晶晶 从例题、“试一试”、“练一练”、“你知道吗”四个方面来说。 例1是含有两级运算的式题,课程标准要求,教学时着重让学生说明,题目中含有哪些运算,应该先算什么。例2是带有小括号的并且小括号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式题,课程标准要求着重强调小括号里面含有两级运算,要先算第二级运算。例3教学时,课程标准要求首先应该让学生认识中括号,再使学生明确:在带有中括号、小括号的式题时,应该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本单元我用5个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教学70--71页例1.“试一试”和“练一练”完成练习十一第1--4题,第二课时教学第71页例2.“练一练”,完成练习十一第5--7题。第三课时完成练习十一第8--14题。第四课时教学第74页例3和“练一练”,完成练习十二第1--3题。第五课时完成练习十二第4--9题。 教学例1时,我分两步组织学生活动。第一步,先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说一说题中的条件问题,再分步列式解答。并在交流时说说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以及每一步的意思,第二步,先引导学生根据上面的题解过程,列出综合算式,再联系数量关系说说每一步计算的含义。然后,让学生试着在书上完成计算,并交流是按照怎样的顺序算的。使学生明确这道算式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例2的教学,我先让学生观察算式,说一说这道算式里有括号,应该怎样算。并通过交流明确: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括号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在完成计算后具体说说运算的顺序和每一步计算的结果。 例3的教学我先出示例题,让学生说一说题目的特点,指出中括号和小括号一样,中括号也有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当用了小括号以后,如果还需要改变运算顺序时,就要用到中括号。。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讨论:(1)在这个算式中,有几种不同的计算。(2)互相说一说这个算式的运算顺序。(3)由学生独立计算,组内互评。(4)集体交流,明确运算顺序。“试一试”我先出示算式,让学生说说这道题“要先算什么”,再试着算一算,并具体说说运算的顺序以及每一步计算的得数。 例1后“练一练”第一道题我先让学生说一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再由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并组织反馈交流。第2题先让学生观察每道题的计算过程,说一说哪些地方算错了,错在哪里,再把错误改正过来。 例2后的“练一练”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再要求按顺序计算,并交流计算的过程和结果。 “你知道吗”的教学我先让学生学习自主阅读,再说说从中了解到了哪些知识。然后,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图书馆或上网继续查阅资料,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并和同学们交流自己的收获。 张青: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掌握学习方法,大胆实践,善于质疑,做到举一反三。评价可以采用笔试、口试等多种形式进行。 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学会知识的情况采用了“评比+评语”的方式,从作业和测评两方面进行评价。根据学生作业完成的情况和每次测评的结果分优、良、合格三个方面进行评比,同时,站在学生的高度上,写上赏识激励的语言,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激发新的学习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