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课题研究活动简讯+活动记录

作者: 时间:2025-06-25 点击数:

  为达到浸润幸福的教学目标,进一步探索多模态学习与小学美术陶泥课堂结合622日,王歆玥老师在三(3)班围绕深入挖掘多模态的教学策略开展了课题课《时光宝盒里的幸福密码》

  本节课为三年级幸福人文课堂(40分钟),以多模态教学达成立德树人目标。5分钟情境导入,借AI动画与民乐营造氛围;10分钟探究新知,用纪录片、AI图集解析面塑符号,引导学生结合家族记忆,借AI优化表情符号;18分钟实践创作,教师示范技法,学生制作密码盒并融入情感;5分钟展示评价,通过学生互评与AI辅助评价,总结亮点并鼓励分享幸福故事,实现文化认知与情感培养。

遇到的难题:

1.三年级学生手部精细动作发展不均衡,部分学生可能无法熟练掌握“一印二捏三镶点”技法:例如“印”花纹时压力控制不当导致花纹模糊,“捏”表情轮廓时造型不对称,“镶点”细节时陶泥易脱落,影响作品工艺质量。40分钟课时内,学生需完成“设计表情符号+陶泥装饰盒子+书写祝福”三项任务,时间紧张,可能导致部分学生仓促完成,表情符号立体造型不生动、陶泥与盒子基底贴合不牢固,无法完整传递幸福情感。

2.部分学生可能因“家族幸福瞬间”记忆模糊(如未提前准备照片或文字记录),无法将情感融入表情符号设计,导致作品缺乏“幸福温度”,仅停留在“技法练习”层面,未实现“认知幸福→情感表达幸福”的闭环。

展示评价环节,部分学生因胆怯或语言组织能力较弱,无法清晰分享作品背后的幸福故事,导致“幸福传递”环节流于形式,违背课题方案中“通过分享深化幸福体验”的目标。

3.多模态跟不上课堂的节奏问题:

本节课涉及纪录片、AI工具、实物示范、微视频、评价量表等多种多模态资源,若教师对资源切换节奏把控不当(如纪录片播放超时、AI操作指导过久),可能导致后续实践创作与展示评价环节时间被压缩,影响教学目标达成。

部分学生可能因多模态资源过多(如同时关注AI界面、电子白板图集、实物工具),出现注意力分散,无法聚焦“文化认知→创意设计→实践制作”的核心逻辑,降低学习效率。

课题组讨论:

  聚焦“核心模态+辅助模态”:每个环节明确1-2种核心模态,其他为辅助模态,例如“探究新知环节”以“视觉模态(纪录片、AI图集)”为核心,“听觉模态(教师讲解)”为辅助,避免资源过载;课堂中通过“手势指令”(如“看向电子白板”“拿出陶泥工具”)引导学生聚焦当前资源,确保学习节奏与教学逻辑一致,实现多模态资源与“浸润幸福”目标的深度融合。


 



《时光宝盒里的幸福密码》幸福陶泥美术课堂课例设计

一、研究课例设计

1.课程名称:时光宝盒里的幸福密码——陶泥造型的立体符号造型

2.所属课型:幸福人文课堂(认知幸福)

3.适用年级:年级

4.课时安排:1课时(40分钟)

二、教学目标

1.文化认知目标:通过《中国民间面塑》纪录片片段与生成式AI拓展内容,解析面塑艺术中“连年有余”“吉祥如意”等符号的幸福寓意,了解35种不同地域民间面塑的幸福符号特色,建立对传统民俗文化与幸福表达关联的认知。

2.创意设计目标:结合生成式AI辅助创作功能,赏析《一张奇特的脸》中的夸张表情,借鉴民间面塑吉祥装饰元素,设计并优化属于自己的家族幸福表情符号,确保符号能体现家族独特幸福记忆(如团聚、节日场景等)。

3.实践操作目标:掌握面塑“一印二捏三镶点”基础技法,在木质或纸质盒子基底上用陶泥制作幸福密码盒,将设计的家族幸福表情符号立体呈现,盒内书写对家人的幸福祝福,完成兼具美观与情感意义的作品。

4.情感体验目标:在AI辅助探索、小组协作与动手创作过程中,回忆家族幸福瞬间,感受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融合的魅力,增强对家庭的归属感与幸福感,愿意主动分享作品背后的幸福故事。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理解民间面塑中幸福符号的文化内涵,能通过生成式AI获取更多面塑文化资源并提炼关键元素。

2.设计出贴合家族幸福记忆的表情符号,熟练运用“一印二捏三镶点”技法完成幸福密码盒的陶泥装饰。

(二)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将AI生成的多元面塑元素转化为具有个人家族特色的幸福符号,避免创意同质化。

2.确保陶泥装饰与盒子基底贴合牢固,同时保证表情符号的立体造型生动、完整,体现幸福情感。

四、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

1.教学资源:剪辑好的《中国民间面塑》纪录片片段(5分钟)、《一张奇特的脸》教学图片及作品案例、生成式AI工具(如Canva可画AI、文心一格等,提前设置“民间面塑幸福符号”“家族表情创意”等关键词模板)、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子白板)。

2.材料工具:木质/纸质盒子基底(每人1个,尺寸约10cm×8cm×5cm)、陶泥(红、黄、蓝、白等基础色,每人200g)、面塑工具套装(含印模、捏塑刀、镶点工具,每人1套)、湿巾、垫板、展示架。

3.辅助资源:提前用AI生成的不同地域面塑幸福符号图集(如陕西面花、山东面塑、江苏面塑)、家族幸福场景参考图(如年夜饭、家庭旅行、生日聚会)、评价量表(含文化理解、创意设计、工艺技巧、情感表达维度)。

(二)学生准备

1.提前回忆12个家族幸福瞬间(如和家人一起做的事、收到的礼物、难忘的节日场景),可带相关照片或简单文字记录。

2.熟悉基础电脑操作(能在教师指导下使用生成式AI工具)。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AI开启幸福密码之旅(5分钟)

1.教师展示提前用生成式AI制作的“神秘时光宝盒”动画:画面中一个古朴的盒子缓缓打开,飞出不同民间面塑造型(如鱼形面塑、寿桃面塑),并伴随温馨的背景音乐(如《茉莉花》民乐版)。

2.提问引导:同学们,动画里的宝盒藏着很多“幸福密码”,这些面塑造型为什么能代表幸福呢?今天我们就一起用AI探索传统面塑的秘密,亲手制作属于自己的‘幸福密码盒’,把家族的幸福时光装进去,好不好?

板书课题:《时光宝盒里的幸福密码》,明确本节课学习任务——了解面塑幸福符号、设计家族表情、制作陶泥密码盒。

(二)探究新知:AI助力面塑文化解码(10分钟)

1.传统面塑幸福符号认知播放《中国民间面塑》纪录片片段(重点呈现“连年有余”“吉祥如意”等符号的制作过程与文化背景),提问:“纪录片里的鱼形面塑、如意面塑,分别象征什么幸福含义?”(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补充:鱼象征“年年有余”,如意象征“万事顺遂”)。教师操作生成式AI:输入关键词“中国民间面塑幸福符号地域特色”,生成陕西面花(婚俗中的“龙凤呈祥”)、山东面塑(节庆中的“福娃”)、江苏面塑(寿宴中的“蟠桃”)等图集,展示在电子白板上,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地方的面塑,表达幸福的方式有什么不一样?它们的颜色、造型有哪些特点?”(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1名代表分享,教师总结:颜色多鲜艳喜庆,造型结合生活场景与吉祥寓意)。

2.家族幸福表情符号启发展示《一张奇特的脸》教学图片,分析夸张表情(如大笑的嘴巴、弯成月牙的眼睛)如何传递快乐情绪,提问:“你们家有哪些让你觉得幸福的瞬间?如果用一个表情符号代表这个瞬间,会是什么样子?”学生初步构思:结合自己带来的家族幸福记录,在草稿纸上简单画12个表情符号草稿。AI辅助优化:教师指导学生使用生成式AI(如Canva可画AI),输入“家族幸福表情(学生描述的场景,如‘奶奶包饺子时的笑容’‘妹妹收到礼物的惊喜表情’)民间面塑风格”,AI生成35个创意方案,学生对比选择,或结合AI方案修改自己的草稿,确定最终家族幸福表情符号(如“奶奶包饺子的表情”:圆圆的脸蛋、微笑的嘴角、手上拿着小饺子)。

(三)实践创作:幸福密码盒制作(18分钟)

1.技法示范与讲解(3分钟)

教师演示面塑“一印二捏三镶点”技法:

①“印”:用印模在陶泥上按压出花纹(如祥云纹,装饰盒子边缘);

②“捏”:取适量陶泥捏出家族表情符号的轮廓(如脸蛋、眼睛、嘴巴);

③“镶点”:用小陶泥块镶贴细节(如眼睛的瞳孔、嘴角的腮红)。强调注意事项:陶泥要揉软避免开裂,捏塑时保持造型对称,镶点时轻压确保贴合。

2.学生创作(15分钟)自主创作阶段:

学生根据确定的表情符号,在盒子基底上进行陶泥装饰,教师巡视指导,重点帮助有困难的学生:若学生对造型把握不准,可引导其再次使用AI生成“陶泥表情符号立体造型”参考图,观察细节结构;若陶泥贴合不牢固,指导其在盒子表面轻涂少量水(增加粘性),或调整陶泥厚度。情感融入环节: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回忆家族幸福瞬间,将情感融入造型(如表情符号的笑容更夸张、颜色选择家人喜欢的色调),完成装饰后,在盒子内部用彩笔书写对家人的祝福(如“希望妈妈每天都像这个表情一样开心!”“谢谢爸爸带我们去旅行,这是最幸福的时光”)。

(四)展示评价:分享幸福密码(5分钟)

1.作品展示:学生将完成的幸福密码盒放在展示架上,依次介绍作品:

①自己设计的家族幸福表情符号是什么?

②代表哪个家族幸福瞬间?

③制作过程中用了哪些面塑技法?

2.多元评价学生互评:每人选择1件他人作品,根据评价量表(文化理解:是否体现面塑元素;创意设计:表情符号是否独特;工艺技巧:造型是否完整;情感表达:是否传递幸福)给出1条优点和1条改进建议。AI辅助评价:教师选取35件典型作品,输入生成式AI(如豆包AI、即梦AI),关键词“小学陶泥幸福密码盒评价文化创意工艺情感”,AI生成评价参考,教师结合AI建议与学生互评,总结作品亮点(如“小明的密码盒用了山东面塑的福娃眼睛,表情符号是和爷爷下棋的场景,特别有家族特色”),并鼓励学生课后将密码盒送给家人,分享幸福故事。

3.课堂小结:“今天我们用AI探索了传统面塑的幸福密码,亲手制作了装满家族幸福的盒子,不仅学会了面塑技法,更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希望大家以后多发现身边的幸福,用更多方式记录和传递幸福。”

六、板书设计时光宝盒里的幸福密码

1.面塑幸福符号:连年有余(鱼)、吉祥如意(如意)、地域特色(陕西面花、山东面塑)

2.家族表情设计:AI辅助→确定符号(结合幸福瞬间)

3.制作技法:一印(花纹)、二捏(轮廓)、三镶点(细节)

4.幸福传递:作品展示→分享故事→送给家人

七、教学反思(课后填写)

1.生成式AI工具的使用是否有效帮助学生理解面塑文化、激发创意?是否有学生在操作中遇到困难,需如何优化指导方式?

2.学生的作品是否充分体现家族幸福特色?在引导学生将情感融入创作方面,还可增加哪些活动(如家族幸福故事分享会)?

3.课堂时间分配是否合理?实践创作环节是否需要延长,或导入环节是否可适当精简?

4.后续可结合本节课内容,开展“幸福表情墙”主题活动,将学生的表情符号组合展示,进一步深化幸福教育。


Copyright @ 2022 太仓科教新城南郊小学版权所有  地址:太仓市科教新城常丰路66号    联系电话:(0512)53405437    邮编:215400